于和伟的逆袭人生,简直就像一部励志影片的真实写照。从艰辛的童年到成为央视新剧的男主角,他的故事比任何剧本都更引人入胜。
于和伟,1971年出生于辽宁抚顺,身为九个孩子中的老幺。三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了母亲孤身一人抚养大家庭。生活条件拮据,母亲靠卖烤地瓜支撑家计,时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年幼的于和伟身体虚弱,母亲的奶水不足,幸好大姐和二姐慷慨地将自己的奶水分给他,才让他得以茁壮成长。这份深情厚谊,他一直铭记于心,成为了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童年艰苦,但于和伟在家人的关爱中度过了快乐的时光。九个兄弟姐妹轮流照顾他,把这个小弟弟呵护得无微不至。然而,求学之路却并不顺利。在中考时,由于成绩不理想,他未能考上高中,只能选择去幼师学校。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他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的追求。偶然间,他听说抚顺话剧团在招募演员,心一热就报了名。没想到,竟然顺利入选,从此开启了他的演艺之路。
然而,话剧团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象中的美好,工资微薄,演出机会稀少。为了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在1992年下定决心考入了上海戏劇学院。那时,家庭条件依旧拮据,连学费都难以凑齐。于姐为了支持他,甚至把为孩子购买钢琴的钱拿出来,将琴卖掉,帮助他筹集学费。这个举动让于和伟感激不已,直到多年后仍会感动流泪。
顺利毕业后,于和伟满怀期待踏入演艺圈,没想到却经历了长达14年的“龙套生涯”。从1996年到2010年,他在荧幕上演绎过数不胜数的小角色,从路人到“尸体”,甚至连背景板都能成为他的演出一部分。尽管收入微薄,生活拮据,他依然怀抱激情,每次拍戏后都会不断琢磨,思考如何将那个短短几秒钟的角色演绎得更为精彩。
2003年,于和伟终于迎来了事业的转机。他在《大宅门2》中饰演的角色“白占安”,尽管出场不多,却因其出色的表演而令圈内人士开始关注他。到了2004年的《历史的天空》,他饰演的“万古碑”更是让他的人气大增。为了让角色更加立体,他特意在身边带上了一支钢笔,小心翼翼地书写,以此展现角色的书生气质和谨慎。这一细节不仅为角色增添了丰富性,也让观众与导演对他有了更深的印象。
成名之后,于和伟从未忘记初心。他用自己努力挣来的钱为八个哥哥姐姐每人购置了一套房子。2010年回到老家探望三哥时,发现他经营的小包子铺生意不好,于和伟便主动上门帮忙,包饺子、招呼顾客,忙得满头大汗。街坊邻居看到这位大明星在小店里忙碌纷纷感叹:“这人真没架子。”
于和伟的感情生活同样令人称赞。他与妻子宋林静于1992年在话剧团相识,彼此一见倾心。随后两人一起加入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宋林静一直是他事业上的坚定后盾。在于和伟最困难的那些年,宋林静从未嫌弃,始终鼓励他坚持努力。于和伟曾在节目上动情地表示:“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
尽管网上曾传出他与杨童舒、王丽坤的绯闻,但他毫不避讳,直言不讳地澄清,坦诚维护着和宋林静的感情。在娱乐圈这样一种忠诚的感情实属难得。
如今,于和伟已然是业内认可的实力派演员。2025年,他的新剧《惊变》将于央视上映,剧中他饰演主角“钱壮飞”,搭档辛柏青和富大龙,导演则是知名的郑晓龙。这样的阵容和导演,无疑让人期待成就一部爆款之作。于和伟的表演风格始终坚持细腻真实,不追求浮华,而是用扎实的演技赋予角色灵魂,能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角色的真实情感,而非仅仅是“于和伟”这个名字。
回望于和伟的成长历程,令人感慨良多。他从一个需要靠姐姐奶水滋养的小孩子,蜕变为群演中的一员,最终成为如今的央视男主,背后蕴藏的是他不屈不挠的韧劲与家人的无私支持。尽管成名,名利却从未冲昏他的头脑,他依然是那个在家乡为亲人包饺子的普通人。于和伟的故事,恰如一杯平常的茶,虽未华丽,但却给人无尽的温暖。
于和伟用几十年的人生历程证明了,苦日子终将熬出甜味。祝愿他的新剧大获成功,也愿他与家人乐享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