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察侦查剧《以法之名》中,前期的陈胜龙堪称老谋深算,作为天龙集团老总,也是隐藏在黑暗中的黑恶势力代表,他的每一步棋都走得阴险且缜密。可随着剧情推进,到了后期,他的一系列操作却让人直呼 “智商下线”,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
回顾前期,陈胜龙的布局不可谓不精巧。三年前就针对万氏集团设下圈套,与熊磊、程子健、王彧等黑恶势力勾结,里应外合。他清楚程子健与李砚心的婚姻关系能成为影响李人骏的突破口,便大方赠给程子健婚房,试图通过这层亲属关系,干扰身为代理检察长李人骏对万海案的处理,一心要将万海案办成铁案,助力自己在背后的非法勾当。得知省检要对乔振兴遗体二次尸检,他反应迅速,马上通过熊磊买通雷广发,上演 “狸猫换太子” 烧毁遗体,成功毁灭关键证据,让案件调查陷入僵局。此时的陈胜龙,将人心的贪婪、官场的复杂以及司法程序的漏洞利用得淋漓尽致,尽显其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一面 。
然而,剧情后半段,陈胜龙却仿佛换了一个人。指导小组深入调查,面对各方追问,他的手下谢鸿飞、程子健极力推脱,局势本就对他不利,可他安抚王彧的手段简单粗暴,毫无新意,仅仅是言语上的敷衍,丝毫未能真正稳住这个随时可能失控的 “炸弹”。在处理雷广发这件事上,更是漏洞百出。当谢鸿飞藏金条被举报,他第一时间想到用钱堵住雷广发的嘴,这种做法风险极高,极易留下把柄。更离谱的是,在雷广发拒绝后,他指使熊哥将其杀害并毁尸灭迹,这一行为看似果断,实则愚蠢至极。要知道,在如今严密的侦查手段下,命案的侦破率极高,如此莽撞地杀人,无疑是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让警方有了更直接、更严重的指控证据 。
从剧情逻辑来看,陈胜龙后期的 “智商下线”,或许是被形势逼到了绝境。前期他的种种谋划,虽然看似顺利,却也让他树敌众多,随着案件调查深入,各方压力不断汇聚。他习惯了之前通过利益输送、暗箱操作来解决问题,在面对指导小组这种坚决彻查、打破常规的调查方式时,失去了以往的从容,乱了阵脚。同时,他的权力体系内部也开始出现松动,手下们为了自保,各怀鬼胎,不再像从前那般紧密配合,这也导致他的指令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
从人物性格层面分析,陈胜龙前期的精明,很大程度上源于他长期处于权力中心,对利益的追逐和掌控让他在算计人心、利用规则上得心应手。但这种贪婪无度的性格,也让他在面临危机时,过度自信且短视。他始终认为自己能够操控一切,即便形势恶化,也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尝试新的应对策略,而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比如,他本可以选择及时收手,利用手中资源远遁他乡,可对权力和财富的执念,让他妄图继续挣扎,结果一步步将自己逼入死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