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必看的一部电影,绝对非《南京照相馆》莫属。这部影片不仅以“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更深刻地传递了一种“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的力量感。
影片中并没有超级英雄,只有在苦难中坚守的小人物。他们在危难时刻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努力将日军的罪行公之于众,这种精神让人们不禁想起了许多为国家付出牺牲的前辈们。而影片中的一些戏剧情节,经过巧妙的演绎,与历史照片中的场景有着惊人的对应,真实感十足。正如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本身,尽管有些人试图否认,但历史始终无法被掩盖。
不仅如此,电影的创作团队从始至终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这个充斥着替身的娱乐圈中,能够看到一群如此认真负责的从业者,实在令人动容。
01 付出与拼搏,演员的拼命演绎
为了更真实地还原南京大屠杀的情景,导演申奥邀请了大量群演来扮演当年那些无辜的南京市民。为了增强观赏性,他们没有过度渲染血腥场面,但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例如日军用火焚烧市民和将百姓装进麻袋壮烈丢入河中活活淹死的场景,虽说未必能完全展现历史的惨烈,但观众在观看时的心情,无疑如针扎般痛苦。
原本以为这些画面是利用特效或者道具拍摄的,结果却都是实打实的真实拍摄。在拍摄那些被火焚烧的场面时,群演们必须涂上专业的防火胶,并经过多次彩排后才会点火,场面虽然虚构,但其中的危险却真实存在。每当导演喊停,工作人员便迅速冲上前灭火,这种拼劲姿态着实让人感动。
还有一场戏是日军将麻袋抛入河水中,里面装的是真人。幸运的是,现场的“日军”都是中国演员拍摄完立即就跳入水中,奋力救出自己的同胞。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思索,如果历史真的可以重演,岸边持枪的都是自己人,那该会是多么美好的事。然而,正因没有这样的“如果”,我们才更需铭记历史,怀念那些牺牲的先辈们。同时,也要向那些为了这部影片冒着生命危险的群演们致敬,尽管他们在影片中没有名字,没有台词,有些人连正脸都无法展现,但却努力表现出了南京人民在绝境中的无助与坚韧。
他们,才是真正的好演员。
02 演技与情感的真实流露
影片中,许多演员在拍摄时展现出惊人的投入程度,几乎看不到替身的身影。例如,王传君饰演的王广海,有一场戏中他被日军逼迫跪下,面露狼狈,这一幕的表现让人心疼。其儿子在旁边无能为力,泪如雨下。在导演要再次拍摄时,小演员更加无法控制情感,哭声更烈,王传君不得不亲自上前安慰,显然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
还有一段戏中,老金把通行证让给阿昌和林毓秀,阿昌拒绝,他选择留在照相馆,并亲切称呼老金“师父”。尽管这一镜头主要聚焦在刘昊然和王骁身上,身旁的高叶却因目睹二人互动而忍不住泪流满面,深深被感动。而一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戏则是女主看见婴儿被摔死后的痛苦,甚至被迫抱着尸体拍照。高叶在此时脸上的恐惧与悲痛并非假意,拍摄结束后她蹲在地上痛哭,久久无法出戏。
在如今的娱乐圈,不少演员连哭戏都无法做到,依赖眼药水来制造眼泪。相比之下,高叶的表现无疑狠狠打脸了不少人。过去“万物皆可替”的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盛行,甚至在《楚乔传》中,赵丽颖下跪都要找替身,这样的情况让人无法想象楚乔这个角色究竟算是谁的。
在古装剧中,有些演出确实需要替身,但是在其他演员均参与的情况下,使用替身的演员就显得不够诚意。观众过去对替身的印象是用来处理危险特技,而如今却似乎能够替 所有人,说实话,这种现象让人觉得非常不以为然。或许,像高叶这样全心投入的演员,才是这个行业应该学习的榜样。
当年她还没成名时,在拍摄《边境风云》时,有一场绑架戏需要在头上缠上保鲜膜,缠得太紧差点窒息。此事不仅是她自己的坚持,也得到了同剧组演员孙红雷的认可,他为高叶的付出打抱不平。这份执着与诚恳最终让高叶得以发光发热,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个小透明演员时的那份认真,对每一场戏都保持敬畏之心,用心去诠释每个角色。
这样的演员,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与喜爱。
03 结语
截至目前,《南京照相馆》的票房已经达到了9.8亿,距离10亿大关仅一步之遥。多方平台预测,这部影片总票房或将达到42亿,但随着口碑的持续发酵,冲击50亿并非不可能。电影好不好看,观众心里都有数。
虽然不乏一些“苍蝇”在网上煽动舆论,但绝大多数网友理智地认识到铭记历史的重要性,也尊重每一位演员的努力与付出。如此用心的作品,值得更多人去欣赏,影片传达的民族精神更应深深植入人心。
此时正值电影热映,真希望能听到更多人分享他们最感动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