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虎到五散:兄弟情终究难敌现实
说到TVB五虎,大家都会想起那些曾经光彩照人的日子。但谁能想到,这些曾经的“黄金组合”在短短几年后就土崩瓦解。说好的兄弟同进退,结果却是一场惨烈的分道扬镳,最后现实给他们狠狠地上一巴掌。这场悲喜交加的闹剧,比任何八点档剧集还要精彩。
1983年,无线电视急需一支新鲜的“英雄队伍”,于是推出了五虎——黄日华、刘德华、苗侨伟、汤镇业和梁朝伟。这五个年轻小生被大力推向荧屏,风头无可比拟。当时的无线电视台正处于危机时刻,周润发和郑少秋等老一辈演员纷纷转战电影圈,留下了巨大的空缺,电视台急得跳脚。邵逸夫亲自出马,钦点了五虎,号召观众关注这支新生力量,直言不讳:“看我牌面!”
五虎的首次亮相就在台庆晚会上,那气势可谓气吞山河。大合照中,每个人都像是被选中的主角,光环加身,资源源源不断,真的是一片辉煌。可这盛大场面,终究撑不了太久。
1985年,局势突变。无线高层决定让五虎签下五年的“死约”,这就是个难以拒绝的商业契约。可问题来了:五人私下里早就有协议——同进同退,绝不分道扬镳。但现实能有多少的兄弟情呢?大家心里各有算盘,“抱团讨价还价”的潜规则很快暴露了。
其中,刘德华的处境最为典型。电影圈的诱惑谁能挡得住?新艺城、嘉禾等电影公司纷纷伸出橄榄枝,而此时的刘德华,正值二十多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五年的长约简直等于“判刑”,谁不想去拍电影?于是,他提出要缩短合约年限,去追寻自己的电影梦。结果,无线高层直接暴跳如雷,不仅封杀了他,还把他从主演名单里除名,直接将他降为配角,甚至让他去做儿童节目。这种打压简直是侮辱,刘德华的演艺生涯被狠狠打击。
有人觉得刘德华是“逆天大义士”,带头抗争;但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他不过是为自己谋取个人利益,言而无信。究竟谁对谁错,已经不再重要,毕竟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立场。
再来看苗侨伟,他与刘德华走的是同一条路。起初,他也想趁机进军电影圈,但电影事业并没有如他所愿发展下去。无线公司始终不给他太多机会,每年只给一部剧本,资源极度紧张。最终,苗侨伟不得不转行,开了家眼镜店。尽管转行做生意倒是顺风顺水,但回首来看,他的演艺梦想似乎永远都没能实现。
汤镇业则是这五人中命运最为曲折的一位。翁美玲自杀后,整个港娱圈风向急转,汤镇业成为了舆论的焦点,甚至成了众矢之的。尽管TVB当时对他不再关心,但汤镇业本人也显得颇为“随便”,没有强烈的挽留欲望。之后他加盟了亚视,但成绩一般,甚至转行出演了几部三级电影,这样的职业生涯让人唏嘘不已。
至于黄日华,虽然他戏最多,资源最丰富,但其实他早就有了自己的算盘。表面上义气深厚,背地里却是第一个松口的人。无线为了挽留他,提出了加薪和主角待遇的诱惑,这对于当时经济压力巨大的黄日华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于是他悄悄签下了合约。签约后,他的资源瞬间暴涨,男主角的地位稳稳当当。
然而,好景不长,黄日华很快陷入了绯闻风波。与龚慈恩的传闻一度引起观众的不满,TVB迅速翻脸,将他从男主角降为配角。这个巨大的落差,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让黄日华从巅峰跌入低谷。虽然他在之后的《义不容情》中逐渐翻身,但也已经过了两年的煎熬。
最后是梁朝伟,他是五虎中最冷静、最稳重的一个。与其他四人不同,他并不急于争抢资源,反而稳稳地走自己的路。他也许是最早签下“死约”的那一个。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个人生活,梁朝伟始终保持低调和从容。后来,他凭借着一系列优秀的作品获得了众多奖项,成为了香港演艺圈的代表性人物。
五虎各自的道路最终成了娱乐圈一出悲剧。刘德华、梁朝伟等人飞黄腾达,成为三料天王和影帝;苗侨伟转行做老板;汤镇业经历了名誉的丧失;黄日华的职业生涯起伏不定,几经沉浮。而五虎的兄弟情早已随着时光流逝,变得支离破碎,信任被逐渐消耗,谁都没能最终逃脱这个残酷的现实。
五虎的结局,或许也能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娱乐圈的兄弟情,不过是一场演绎得过于华丽的谎言。在利益面前,什么“同仇敌忾”?什么“兄弟情深”?终究只是过眼云烟,留下的只有各自的算盘与角逐。谁才是真正的背信弃义者?每个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