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7》以其嘉宾所展现出的“淡人”特质,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人们普遍开始将这一节目视为旅行综艺中的一股清流。所谓“淡人”是指一种新型社交标签,预计将在2025年成为主流,其核心特征包括“清醒稳定”、“责任感边界清晰”、以及“中立社交”。换句话说,这种人倾向于“回避冲突”、“分工明确”,并且“避免过度解读”。《花儿与少年7》的成功在于其新颖的从“抓马冲突”转型为“稳定治愈”的节目风格。
回顾上一季,节目的冲突产生方式实在让人愤怒,甚至为制造戏剧效果而强行加入冲突,使得该季在收视上遭遇了滑铁卢。然而,在《花少7》中,节目组似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邀请的嘉宾如那英、陈数、马思纯、李沁、张雅琪、龚俊与张晚意,无一例外地展现出毫无包袱、没有架子的风格,且大多为讨好型人格。
例如,当节目组面临3辆房车床位与4顶帐篷床位的分配问题时,龚俊主动提议“年长者住房车,年轻人住帐篷”,所有人纷纷赞同。当有人提到“通风不好”的问题时,他依然选择温和应对,显示出他乐于私下协调的态度,而不是当众对峙。这种成熟的处理方式,令观众感到舒心,正是解压的良好观赏体验。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当购买冰棍超出预算时,那英果断选择将冰棍切开分享,而张晚意则幽默地提醒导演:“我们是一起分冰棍,而不是一起嗦冰棍。”这样的场面,无疑让人倍感愉悦。实际上,产生冲突的场景远不及化解冲突的画面更具吸引力。如今是2025年,勾心斗角、唯利是图的剧本已经失去了观众的青睐。
节目中的所有参与者一致同意“保证8小时睡眠”、“有话直说”,从而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这正是大多数观众所期待的场景。陈数申请60元经费以购买主食材,其他人也自发分担配料采购,大家高效合作,营造出一种让人舒适的氛围。尽管有观众可能会觉得这种情况下缺乏“戏剧张力”,与往季的冲突场景相比显得平淡无奇,但实际上,所谓的冲突场景毫无意义,刻意制造的矛盾仅仅是表演而已。
在我看来,这一季的《花儿与少年》更像是一段“邻居家的旅行Vlog”,真实而自然,毫无负担。张晚意的冷幽默、龚俊可靠的导游风范、那英的真实不做作,正是广大的网友所渴望看到的节目魅力。这才是《花儿与少年》应有的样子,而非充满争吵与冲突的局面。观众观看节目的目的在于分享快乐,而不是增加烦恼,尤其是冲突还会波及到节目外,让艺人的生活受到影响。
我们需要抵制“内卷心态”。如今的年轻人已将“淡”视为生存策略。《花少7》中嘉宾展现的“责任降级”和“情绪隔离”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显然,节目组主动规避了风险,选择性格温和的艺人。即使是新人张雅琪,也没有为了吸引眼球而争抢镜头,而始终保持了淡然的态度。这一切让观众希望剪辑能够避免刻意制造矛盾,从而延续群像治愈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