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7》开播了,这档之前因为第六季口碑不好让人觉得要完的节目,现在又让人有了期待。《花少7》最戏剧的不是吵架,而是“成年人的客套”——大家都尽量不吵架,可尴尬却更严重了。
与以往靠浮夸博人眼球的旅行综艺不同,这一季展现出“乖巧”:57岁的那英克制自己的脾气,31岁的龚俊整理床位,就连节目组递来的难题也被他们温和地化解,不过越有礼貌,屏幕好似放大镜,将李沁应酬时的笑容以及张雅琪当主持人的职业问题都显露无遗。
先讲讲陈数用60块钱买菜的那个经典片段。
画面一变,弹幕上立马布满“自私”的评论,不过很快,真相就显现出来了:就她懂做饭,那60元花得一分都没多花,全是成本。
我们原先还以为演的是宫斗戏,结果只是成年人在仔细盘算着过日子罢了,这种反转比吵架更让人心惊。
李沁的失误颇为精巧,她惧怕鹦鹉,听到拍照指令立刻就开始营业微笑,被网友调侃为“虚假”,不过换个角度思量,你在团建时被突然抓拍,不也会立刻收起疲惫的嘴角吗?
摄像机一直开着,谁没有个“工作脸”,她的难堪便是将所有打工人私下的社交面具直接公开了。
职场式相处,安全模式缺鲜活感张雅琪的吐槽挺直白的:刚让人家把腰弯成九十度鞠完躬,转头就让张晚意去干活;
前一秒还一副特别谦逊的样子,后一秒就跟那些在微信群里先发一句“辛苦了”,然后马上接连布置三个任务的同事一模一样,那英一句“你天天这么累不累”正好戳中了要害——原来明星在私下也用职场PUA那一套。
节目组原本打算重现以往那种激烈的场面,没想到嘉宾们一个个都进入了“安全模式”,既不主动注视对方,也不进行互动交流,就连吵架都像是按照剧本念台词一样,毫无真实感。
嘉宾们如此“懂事”反而让导演组措手不及:摄像机不断寻找可能引发冲突的焦点,却始终一无所获,最终只能硬着头皮,把李沁搅拌鸡蛋长达两分钟这样一个并无实际意义的细节放大处理,借此制造出一个话题。
节目组在第六季口碑崩坏后,也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这一季的节目组求生欲很强,整个节目来了一个大改版。
之前靠剪辑矛盾冲突以吸引关注的办法不管用了,如今换成传递温情和友善的方式去打动观众。
制作团队在采访嘉宾的时候,提前把之前成员间的那些问题抛给这一季的嘉宾,让他们提前知晓旅途当中或许会碰到的矛盾。
这种做法,既是对嘉宾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负责。
从节目组的这些改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观众心理的深刻洞察。
现在的观众,不只是想要娱乐,他们更希望在节目里看到真诚和温暖。
《花儿与少年7》的改变,正好符合这类趋势,
它不再单单凸显嘉宾之间的冲突,而是更为着重展现嘉宾之间的团结与协作,
这种变化,不光让节目更融洽,还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感受到一股朝气蓬勃的力量。
跟邻居家的《种地吧》对比起来,少年们搬三十吨化肥都累晕过去了,可没人觉得他们“没意思”,这是因为劳动把情绪给安抚好了,汗水代替了争吵,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再瞧瞧《花少7》,那些成年人太会隐藏情绪了,让旅程少了那种意想不到的鲜活感,就好像这是一场提前安排好的集体任务一样。
你以为他们不想吵吗?不过是怕热搜罢了。
上一个在镜头前发飙的,现在还被做成表情包循环审判。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社交范本:龚俊分床位用“尊老爱幼”堵嘴,那英把脏话咽回嗓子眼,连马思纯都在用大笑缓冲空气。礼貌成了最高级的防御机制。
节目才播了一期,仍有机会反败为胜,只要他们敢将一次迟到、一次嫌弃放进正片,口碑便有望好转,毕竟旅行最能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完美的行程,而是车厢里突然响起的老歌,是半夜饿了一起点一份炸鸡的心领神会,期望后面的旅程中,姐姐弟弟们能摘掉“明理”的面具,让我们听一回真正的走调合唱。
看完这期,你更怕旅行团建还是更怕镜头?评论区聊聊,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开始怀念许晴的任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