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披哥5》初舞台下半场后,我心里就只剩一个想法:千万别再问“谁是你哥哥”,要是非得问,就都统一回答“老哥哥”。
这可不是我对年龄有啥执着,而是舞台的滤镜太真实了:陈小春连普通话的rap都懒得好好弄,张晋用金像奖级别的演技,把站着不动的唱跳表演演得跟大片似的。
这么一瞧,这季《披哥》真正的精彩,都藏在哥哥们的皱纹里头。
偏巧投票结果仿佛故意捣乱,优良的舞台排到最后,差劲的舞台排到前面。
于是我开始感觉奇怪,节目组把“披荆斩棘”四个字挂在门口,实际想写的是“披荆还砍哥”,这种做法让我立刻明白,原来竞技综艺的公平只在口播广告里出现。
舞台见真章,老炮新声各有态先讲讲《暮色回响》,张晋一露面,镜头就好像跟他打招呼一样,自然而然地就对准了他。
前半部分小声哼唱,后半部分突然发力,感觉就像把演唱会给搬到舞台上来了一样,弹幕一直在滚动,大家都在刷“晋哥灭我”,可我却在那里思考:要是爱豆仅仅靠着表情管理就能成为神仙,那又何必辛辛苦苦地练习十几年的功夫?
紧接着0713组合演唱了《谢谢侬》。
苏醒的说唱如同《老友记》里的小惊喜一般,满是轻松愉悦的氛围,在画面中慢慢呈现开来,弹幕里有人打趣道:“芒果的亲儿子”。
可随即也有人表示反对:即便说是亲儿子,也得有真本领,不然怎么解释隔壁那位高音跑调却还能被保送的事?
偏爱确实是有的,但偏爱也得有与之相匹配的资本来支撑。
最让人生气的就是大湾仔,《烈火战马》一开始就充满了江湖的气息,秦腔前奏一响,我立刻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可结果居然只排到倒数第二?
我真的为那三个港仔鸣不平:说着普通话的rap,连真人秀的镜头都给得很少,这励志线的剪辑,简直比陈小春的头发还少。
提及新世代,《蚂蚁》这部作品虽说尚可,但与那些前辈们相比,恰似大学生迎新晚会遭遇专业演唱会。
沙一汀和热狗在说唱方面颇为出色,丁震也相当令人意外地稳健,不过热狗那句“我把位置让给弟弟”一出现,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前辈们“我们陪你练习”的画外音,那传承感一下沦为背景板。
INTO1仅让高卿尘一人参赛,这份勇气确实值得称赞,但那效果就如同将一段单人舞置于团体对决之中,立刻就被淹没。
弹幕飘过诸如“一个人跳还不如大家都懈怠”这类话语,我默默点了个赞,毕竟谁愿意看年会那样的独奏环节?
票数藏猫腻,话题套路太明显有人说票数是粉丝经济,我同意一半,另一半是节目组在悄悄搞事情:把老哥哥们放进困难模式,这不就有话题了?
你看热搜,“陈小春拒绝rap”挂了一整晚,阅读量都够买半张专辑了。
认真想一想这件事,确实带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感觉,我们一直都在倡导“拒绝年龄焦虑”。
不过在综艺节目中,那些业务能力极为突出的人,常常由于年龄方面的原因而被当作制造话题的工具;哥哥们努力地奋斗打拼,节目组却在暗地里悄悄地耍起了小计谋。
若换个思路去想,假设我是个00后观众,那很可能就会被TOP的《tiger》给洗脑。
那动作看着跟猴子似的,不过舞美还挺炫酷的,也就看看片段罢了,可当我发现弹幕里全在刷“跟大爷晨练似的”,我才明白,这审美上的代沟光靠灯球可弥补不了。
把这几组横向对比,你会发现一个残酷真相:观众不是讨厌流量,只是讨厌没实力的流量。
就像公司团建,没人讨厌年轻同事,大家烦的是那种啥都不会还抢C位的新人。
我突然想起隔壁的《大侦探》,为了平衡感性和理性嘉宾,连布景都一比一复刻案发现场,而《披哥》这边却用选曲和剪辑把哥哥们扔进语言陷阱,同样是芒果系,差别怎么这么大?
写到这儿,我倒有点期待后面的公演。
万一节目组良心发现,让陈小春唱回粤语,让张晋再跑一次全场,让0713集体rap炸场,那才算对得起“披荆斩棘”四个字。
毕竟观众要的不是同情票,是真刀真枪的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