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八十,身家上亿,本应安享晚年,但罗家英和汪明荃这对明星夫妻却因巨额财富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丈夫罗家英经历了四次癌症,并且现在依赖纸尿裤生活;而妻子汪明荃坚持,自己去世后要“裸捐”所有财产。一个为尊严而坚持,一个为大爱而努力,而背后的矛盾,正源于丁克家庭在晚年所面临的无情现实。
汪明荃与罗家英的爱情,远不像电影中的浪漫故事,而是在病魔面前历经重重考验的真实写照。想当年,罗家英为追求汪明荃整整花了21年,求婚19次,这份执着让人感动不已,足见他深厚的情感投入。爱情在磨难中愈加闪耀,2002年,汪明荃被诊断为乳腺癌,罗家英毫不犹豫地放下所有工作,寸步不离;两年后,命运反转,罗家英被查出肝癌,这次轮到汪明荃守护在他床前,他说:“只要你好了,我们就结婚”,这句话成了他最好的药。两人像战场上的战友,一个倒下,另一个便是坚强的后盾。
2009年,年过花甲的两人终于在拉斯维加斯简单注册结婚,没有盛大的婚礼,只有两个饱经风霜的灵魂,决定将余生紧紧相依。这份“半条命加成一条命”的爱情成了他们最珍贵的资产,令人动容,也让许多人心生羡慕。
然而,任何家庭都不能仅靠感情维系。罗家英的健康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2004年他确诊肝癌,2014年复发,2019年再度患上前列腺癌,现在已经是第四次与癌症作斗争。这20年,几乎每一天都在医院的病房或者前往医院的路上度过。
更让人心疼的是,前列腺手术后,罗家英的尿失禁问题让他不得不依赖纸尿裤,他自己也承认,曾在卫生间偷偷流泪。这种对尊严的打击,比肉体的疼痛还要折磨人,仿佛慢慢地削弱了他的意志力。这个“健康负债”让他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罗家英曾说,早年的积蓄在第二次抗癌时已经消耗殆尽,现在他选择保守治疗,每个月的药费高达三万港币,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是一笔难以承受的重担,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后续的护理费用、复查等等更是无底洞。
那么,这些费用从哪里来呢?这就引出了他们夫妻间的独特财务模式——AA制。在罗家英和汪明荃的婚姻中,金钱和爱情是并行的轨道,各自管理各自的收入,罗家英在治疗期间,即使妻子汪明荃富有,他也从未开口向她求助。
幸运的是,罗家英有过两次“贵人相助”。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让他名声大噪,赚来的钱足以让他在香港置业,打下了生活的基础。后来,朱茵邀请他参与舞台剧的演出,六十多场的巡演也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帮助他填补了高昂的医疗费用。
这种“兄弟江湖救急”式的财务解决方式,充满了偶然性。在他们健康、事业顺利的时候,AA制象征着新时代的男女平等,是一种尊重和体面的表现。可当疾病来临,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负资产”状态时,这种财务模式的冷漠与僵硬就显现了出来。罗家英曾表示,如果妻子主动帮助,他会乐意接受,这简单的一句话,隐藏着他作为一个男人在病痛面前的体面与无奈,也藏着深深的苦涩。
而汪明荃,事业辉煌,积累了上亿财富。在她看来,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与其留给那些不知道是否能守住的后代,不如捐赠出去,为社会做点贡献,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是她的理想主义选择,充满了大爱与格局。
但罗家英却坚决反对。他并非贪心,也不想占有妻子的财富,他关注的是那个冷冰冰的“现实账户”。他比谁都清楚,没有子女作为后盾的晚年,钱不仅仅是钱。钱代表着最好的医生和护工,是维持生命质量的“氧气”,在需要签字的时刻,钱能为他们做出决定,成为“最忠实的代理人”。
因此,这场争论,实际上是“情感账户”与“现实账户”之间的一次决算。汪明荃希望把钱里的精神财富最大化,追求心灵的安宁;而罗家英则希望填补“现实账户”中的健康赤字,保障生存质量。两个人的思考没有对错,只是他们根据各自的人生处境做出的本能反应。
他们的故事也让“丁克”这个看似浪漫的选择,暴露出它现实的沉重面。在年轻时,丁克选择代表着对爱情的信任,认为两个人的世界已足够丰富,可以自由追求事业,享受二人世界,无需为子女操心。但随着时光流逝,身体老去,当初洒脱的决定,开始显现它的另一面。
如今我们常说“养儿防老”已是旧观念,但在现今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它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子女的支持,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情感的慰藉、日常的照护、生活中的责任。
当同龄人都在享受天伦之乐时,罗家英和汪明荃面对的却是空荡的房间与不断逼近的病魔。汪明荃希望将财富留给弟弟和外甥,这或许是想通过血缘来延续情感,但亲戚的关心,终究无法替代子女的责任和承诺。
这不是道德绑架,而是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亲人可以关心,但面对生活中的琐碎,最终还是直系亲属更能承担起责任。
罗家英与汪明荃的人生账本仍在继续,结局如何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本账本值得每个人深思,反思丁克自由背后的真正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