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重看《父母爱情》,我对江德华这个角色都有新的认识。说到底就一句话:江德华虽说没文化,可心里亮堂着呢,那股子智慧是天生的,这点最难得。
这一点体现在两方面:
1. 宁做直来直去的“泼妇”,也不做憋死自己的“怨妇”
江德华这辈子,运气确实不咋地。嫁过人,却没真正成过家;丈夫参军后没了音讯,人找不到,连烈属的名分都捞不着;到了城里,安杰一开始打心眼儿里瞧不上她,那种鄙视藏在每句话、每个眼神里,让人憋屈。
可江德华偏不憋着。跟安杰有矛盾,她从来都是直来直去,该吵就吵,该怼就怼;对亲哥江德福也一样,有啥说啥。她的原则是:就算嘴上占不到便宜,气势上也不能输。论经历,她本该是个怨妇,可她偏活出了“泼妇”的韧劲——不管别人咋看,自己舒坦最要紧。
2. 特会找朋友,从不孤单
江德华刚到青岛时,除了江德福一家,谁都不认识。可她没多久就混熟了炮校的家属圈,很快跟老丁的老婆王秀娥成了“铁杆闺蜜”。俩人太像了:都是从农村来的,都被安杰这种文化人看不起,都天天围着家务转,都不识字,还都爱唠点家长里短。有这么多共同点,能不亲吗?
后来王秀娥不在了,她又跟张桂英成了好姐妹。更厉害的是,跟安杰磨了这么多年,俩人居然也成了知己——安杰后来学会了在屋顶上大笑,还跟着江德华去烧纸,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所以江德华不管在哪儿,身边总不缺能说上话的人。
江德华看着冒失,其实特会“借劲儿”别看她平时咋咋呼呼,心思细着呢,尤其会借别人的力办自己的事。这从两件事就能看出来:
第一件:对付老家来“打秋风”的亲戚
老家那些邻居,听说江德福在部队当大官,就组团来“做客”,实则想让家里人当兵、找工作,净想占便宜。江德华早就烦透了,可她没直接翻脸,而是撺掇安杰出面。安杰虽说没答应,但一句“她是这家的姑奶奶”,直接把那帮邻居镇住了——江德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借安杰的“文化人权威”,让自己占理。
第二件:搅黄老丁和葛美霞的婚事
虽说最后是张桂英让王振彪出面拦着,但江德华在里头没少使劲。她不直接跟老丁闹,而是天天在邻居跟前念叨,说葛美霞这不好那不行,把周围人都动员起来,成了老丁恋爱路上的“绊脚石”。后来老丁跟吴医助的事黄了,也有她的功劳。她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让所有人都觉得“老丁就该娶江德华”,最后还真成了。
她在感情上特别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老丁上岛后,一门心思想找个有文化的老婆,江德华心里门儿清。可她不说破,就借着“帮秀娥嫂子照顾孩子”的由头,天天往老丁家跑,洗衣做饭带孩子,啥都干。时间长了,全岛的人都觉得“老丁跟江德华在一块儿才对”。直到老丁跟葛美霞、吴医助的事都黄了,才发现身边最靠谱的就是江德华。
结婚后,老丁有点“精神出轨”,把安杰的画像挂在家里。江德华心里肯定不舒服,可她没跟老丁吵,反而找侄女江亚宁说:“你妈这画像,都被四样的臭脚丫子熏坏了。”结果江德福一家理直气壮地来把画取走了,老丁只能吃哑巴亏。这比王秀娥那种正面硬刚,高明多了。
其实人活一辈子,比的不是谁拥有得多,而是谁看得开。江德华没文化,可她从不在角落里自怨自艾,也不浪费时间抱怨命苦。她熬过了一个人带大五个孩子的日子,嫁给老丁后,也从没奢求过啥浪漫关怀,就踏踏实实地照顾老丁和孩子们。她要的幸福很简单:一家人平平安安,自己有事干。
就这么着,她慢慢成了老丁生活里离不了的人。这就是江德华——一个看着粗枝大叶,实则满肚子智慧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