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喜单》第二季开始,尽管场面上的嘉宾阵容繁多,但马东的开场段子却成为了最具水准且最引人入胜的那一个。它带有“吐槽大会”的经典味道——犀利而不失幽默,令人感到既舒适又充满张力。这种极具冲击力的风格,真是让人不禁猜测,这稿子背后难道是李诞操刀的?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为什么马东的开场段子被认为是最具格调的,值得一再回味。
《吐槽大会》作为一档以“美式喜剧脱口秀”为形式的综艺,深受观众喜爱。每期邀请一位明星主咖,围绕其身边发生的趣事进行吐槽,其他嘉宾则轮番上阵,犀利的言辞和机智的反击令人捧腹。这档节目早期之所以能爆红,主要归功于两个原因:一是明星主咖敢玩,二是嘉宾们的吐槽言辞直击要害。正是这两者的结合,使得《吐槽大会》成为了现象级的节目,并延续了四季。而这种结构模式,也恰巧在马东的开场段子中找到了影像。不同于过去《吐槽大会》单挑一位明星,马东此番吐槽的对象竟是一众领笑员,犹如“一挑三”的模式,甚至有些接近“一挑四”的感觉。
马东的段子从自嘲开始。他不吝揭开自己去年的“热梗”:为何将《喜人》节目从爱奇艺转移至腾讯。他坦言,过去的解释显得模糊不清,甚至一度说是节目名字不一样,爱奇艺也同意这样的决定。但时隔一年,他终于向大家承认了一个现实:一切不过是为了涨工资!毕竟,想涨薪水,换个工作最直接,跳着跳着,钱就来了。通过自嘲,马东不仅让自己更接地气,也为节目带来了一阵轻松氛围。对比之下,真正的“高难度”还是那些站在他面前的“活靶子”——领笑员们。
当马东吐槽郭麒麟时,他的手法充满了欲扬先抑的技巧。开始时,他提到郭麒麟的父亲是著名的相声演员,而郭麒麟自己却觉得相声的门槛不高。节目组镜头迅速对准郭麒麟的脸,观众们也以为马东接下来会对他进行一番犀利的吐槽。可突然,话锋一转,马东揭示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心态——“我也不懂脱口秀,但我懂郭麒麟”。随即,马东用夸赞的方式,肯定了郭麒麟在演技、情商和外形上的优点,并且不忘“埋”下一些笑点。他接着幽默地问道:“郭德纲是不是也该向你学习?”这时,郭麒麟以“原生家庭的痛”作回应,瞬间为这段吐槽加了点料。虽然这段吐槽轻描淡写,但却恰到好处,让观众捧腹。
再来看马东吐槽侯佩岑的段落,简直可以说是“夸夸群”的典范。马东以侯佩岑在《浪姐》中的高情商表现为开篇,讲述了她与管乐父母的亲切互动,以及她自己被视为“天使”的搞笑情节。这一段看似在吐槽,实则几乎是夸奖。马东甚至幽默地提到,和侯佩岑是朋友,然而这样的“吐槽”倒像是一个善意的夸奖。随即,马东转向杨天真,进行了一番真正的吐槽:“你瘦了并不是因为失恋,而是因为生意失败。”他还引用了一句经典的话:“事业女性,要受伤,也得是事业的伤。”
整体来看,马东的开场段子,尽管充满了笑点,但其“安全性”也让人略感失望。与《吐槽大会》早期那种直接击中痛点的风格不同,马东在吐槽中更多的是带有轻松的调侃和夸奖,显得有些“无痛无痒”。其中对于领笑员的吐槽,更多的是放在对方的优点上进行“恭维”,几乎没有真正的辛辣言辞。虽然这种风格让观众能感受到一定的幽默感,但它却缺乏那种能让人捧腹大笑的锋利感。
这种趋向“安全”的改编,也使得马东的段子缺少了以前“吐槽大会”那种直击人心的味道。回想《吐槽大会》早期的火爆,许多观众更倾向于看到真正的吐槽,而非单纯的夸奖和抚慰。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目和段子开始逐渐“洗白”,这一点在马东的开场段子中得到了体现。尽管他的段子让人瞬间怀念起《吐槽大会》的气氛,但如果继续沿着这种轻松调侃的风格走下去,曾经的锋利吐槽可能真的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