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抗拒《一饭封神》这档厨师竞技节目,拖了很久才决定看它。直到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开始了,结果一口气把前三期看完,现在正等待辣组的比赛结果。大家都在讨论的这档节目,因为抄袭风波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而我之前对它有些抵触,也算是个避雷之举。没想到,还是被它吸引住了。
《一饭封神》从选手阵容到节目内容,的确都非常抓人。作为一个吃货,基本每天都会看一些美食探店或料理类的视频,节目本身也让我很享受。更别提节目的选手阵容,邀请了许多顶级的厨师和美食圈的知名人物,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个平台也得到了很好的呈现。美食爱好者肯定会因此而着迷。
节目设计上,不得不提《黑白厨师》的赛制,它把厨师分为不同阶级,用以制造冲突、淘汰弱者,最后选出能够挑战更高阶选手的强者。1v1、团体战这些环节巧妙地加大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悬念,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而且节目中对中餐的呈现,不仅囊括了各大菜系,还融合了各地的食材和不同的烹饪技巧,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厨师竞技节目,除了技术上的比拼外,更多的是对想象力和创意的挑战。这是这类节目的亮点所在。一个好的厨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巧,还得用丰富的想象力去重新编排食材、调味,创造出独特又美味的料理。而就目前节目中的三期来看,许多选手的创意确实让人惊艳。也许很多观众和我一样,看着节目时忍不住打开手机,查找选手们的餐厅,虽然最后往往因为价格太高而放弃,但这种与美食近距离接触的感觉还是让人沉浸其中。
话说回来,尽管节目的很多餐厅我们未必能消费得起,但有些选手的表现还是很值得我们期待的。比如像费大厨、外婆家这样的连锁选手尽管被淘汰,但其中也不乏能让人眼前一亮的部分。而像黎子安师傅,他的表现堪称节目中的一大亮点。节目似乎有意营造他的“神秘”形象,尤其是在他表现腼腆、喝啤酒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既谦逊又极具实力的大厨。黎子安的云南菌菇菜品,创意十足又技术高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他把炸葱做成杂草配合菌菇的设计,实在让人惊喜。
他的团体赛表现也非常值得称赞,他特意选择加入辣组,去向擅长川菜的曾怀君学习,展现了他作为大厨仍不自满,持续追求进步的态度。这一点也说明了他对厨艺和餐饮行业的热爱。
但节目当然并非完美。除了那场抄袭风波,节目的“做作”成分也不小。从一开始,节目就非常偏爱某些年轻选手,给了他们更多镜头和采访,而这些选手也一路顺风顺水,似乎早已注定了他们的胜利。最典型的就是“猪脑那一局”,评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令人看不懂。有时,节目确实为了增加悬念和话题性,会对一些选手做出偏向性的安排。
不过,即便如此,这个节目依然让我欲罢不能。尽管其中有些过度包装和话题制造,但它依然以其对中华美食的传承、选手的专业性以及烹饪创意吸引着我,甚至期待每晚辣组的比赛结果。
节目中的一些选手,如曾怀君、董嘉琪和黎子安,他们展现出的从容不迫与老练风度,与一般竞技类节目中那种紧张气氛形成鲜明对比。她们的表现可谓是大巧若拙,低调而高级,给节目增添了不少分数。
总体来说,如果你对中华美食和厨师竞技节目感兴趣,那么这档节目确实值得一看。只不过,别忘了,这个节目背后的一些创意灵感源自何处。喜欢是喜欢,理性看待仍然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