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厅》第九季在摩洛哥的炊烟中艰难升起,黄晓明依旧稳坐店长之位。
自他初次执掌这档节目起,“店长”身份便如烙印般与他融为一体,只要节目继续,这位置仿佛天然为他而设。
八年时光流转,黄晓明从当年那句引爆网络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强势“明学”代表,悄然蜕变为今日镜头前那个俯身照料流浪猫的温柔身影。
这种真实可见的性情转变,无意间成了节目粘住观众的一剂情感胶水。
然而,真正支撑《中餐厅》走过九季的灵魂人物,却是那位掌勺人林大厨——他早已超越了一个普通综艺嘉宾的角色设定。
镜头内外的他,总是不自觉地在异国街头向路人热情推介中餐厅,那份对中国饮食文化近乎本能的传播热忱,让每一次“出海”都显出了超越娱乐的真诚分量。
文化推广之于他,显然不是通告费可衡量的任务,而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与使命。
本季新晋主力姜妍的加入曾被视为众望所归,观众多年呼声终成现实;
上一季中她扎实的厨艺与高度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广泛认可,可本季命运却对她开起了残酷的玩笑……
最新两期节目里,她遭遇了双重“翻车”!!
第一次,精心烹制的鱼肴因未熟被客人退回,表面看是厨师失手,实则祸根深埋于节目组设置的厨房之中——火力严重不足。
在摩洛哥当地购置的设备火力微弱,如同让专业厨师用酒精灯炒菜,美食梦想在技术限制下轻易折翼。
姜妍面对镜头无奈解释:“不是厨艺问题,是火的问题。” 那微弱火苗摇曳着,仿佛映照出节目组对餐饮专业性的某种傲慢忽视。
第二次,刀刃转向了手指,切菜时不慎受伤,疼痛难忍,深层原因同样指向工具掣肘:摩洛哥难寻中式菜刀,节目组也未提供。
姜妍被迫用不称手的小刀操作,时间压力与工具不适配最终导致了这次意外。
观众目睹她握着小刀费力切割,起初以为是个人习惯,真相揭晓后唯余一片错愕与心疼——巧妇难为,竟难在无刀之痛。
林大厨同样在灶台前遭遇了职业尊严的挑战,面对汹涌订单,微弱炉火使炒菜效率极低,这位素日沉稳的专业大厨一度急得近乎情绪失控。
他习惯的猛火灶与专业后厨环境被替换为家庭式灶台,巨大落差带来的无力感灼心烧肺。
然而镜头前,他最终选择了沉默忍耐,怒意只在紧锁的眉头和绷紧的嘴角间泄露。
作为高级餐厅行政主厨,他深知公开质疑节目组后勤问题的风险——或许是以失去下一季参与资格为代价。
当姜妍被火力和刀具拖累频频“翻车”,当林大厨面对无法正常出菜的窘境强压怒火,《中餐厅》第九季似乎悄然偏移了航向。
节目组制造的物理困境,已非增添趣味的花絮,而是成了横亘在专业操作面前的硬性壁垒。
当“经营挑战”蜕变为“设备求生”,观众目睹的不再是饮食文化的流畅展示,而是厨师们与不称手工具搏斗的窘迫身影。
《中餐厅》的核心魅力本在于跨越山海传播中餐文化的真诚故事,在于真实经营中碰撞出的人间烟火。
若节目组坚持将厨具与灶火变成主角的“对手戏”,让专业厨师在原始条件下挣扎求生博取眼球,那“中餐厅”三字所承载的文化温度与经营智慧,恐将在人为设置的障碍中渐渐冷却失焦。
当锅铲与炉火沦为综艺剧本的“反派”,当美食理想在物理限制下屡屡碰壁,观众在尴尬与心疼之余不禁要问:节目组是否还记得,这场持续九年的“出海”之旅,初心本应是让世界看见中餐之光,而非让厨师们在人为困境中狼狈求生?
图源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