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网络上关于明星生图的讨论愈演愈烈,从周冬雨到闫妮,许多明星在观众面前“翻车”,似乎大家对真实容颜的接受度也在逐渐下降。最近,章子怡、宋轶、杨紫琼等十几位女星的未修工作照被曝光,面部浮肿、法令纹、蜡黄肤色等瑕疵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当镜头不再有强大的修图团队保驾护航时,明星与普通人在颜值上的差距似乎也在缩小。这一场关于外貌的集体审判,反映出一种不健康的审美观念正在吞噬人们对自然衰老的认知。周冬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她33岁正值事业巅峰,但在生图中露出的浮肿眼皮和细纹却被解读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十岁”。
与之对比的是,艾玛·沃特森在同龄时参加红毯活动的状态,眼角细纹和毛孔同样显而易见,然而外网评论区却多是对她“优雅老去”的赞美。医美专家表示,高强度的工作导致面部浮肿是可逆的,而周冬雨年初刚拍完两部电影,昼夜颠倒的工作模式自然会对皮肤状态造成影响。因此,与其说是颜值崩塌,不如说是行业过度运转的自然后果。
再看看闫妮,她的暗沉肤色实际上是因长期在剧组工作而遭受阳光暴晒的结果,这本应是职业风险的体现,却在公众的眼中成了“大妈感”的标志。这种世态炎凉的对待方式不禁令人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62岁的杨紫琼与叶童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前者因眼袋下垂而被嘲讽“老到认不出”,而后者的银发造型却赢得了“优雅老去”的赞扬。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恰恰暴露了审美上的逻辑缺陷,公众似乎能够接受自然的白发,但对眼部衰老却显得格外挑剔。
眼科医生指出,亚洲人一般在40岁之后会出现眼窝脂肪流失的现象,这是一种基因决定的正常生理现象。然而,专业镜头却将其妖魔化,成为所谓的“颜值缺陷”。在韩国,演艺圈已开始反思过度修图导致的负面影响,影后全度妍在综艺节目中展示自己的法令纹,并坦言:“演员的脸需要能够讲故事。”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剧组也在尝试减少滤镜的使用,如《爱情神话》中故意保留演员的真实肤质。
这股行业自救的行动表明,当影视作品充斥着假面美人的时候,观众终究会对这种“塑料美”产生抗拒。正如网友对闫妮生图的评价:“她满脸疲惫还在活动,至少她的真实让人心疼。”与其盯着女明星的眼袋和皱纹,不如关注闫妮手握三个视后奖杯的卓越演技,关注杨紫琼在好莱坞的拼搏与专业。46岁的秦岚轻松驾驭职场精英角色,62岁的叶童依旧在话剧舞台上活跃展现实力,这些成就自然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要求明星永远保持“初恋脸”,就如同苛求运动员永不受伤一样不现实。毕竟,再贵的护肤品也无法抵挡得住4K镜头的考验,但如同扎实的作品,才能穿透一切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