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声圈又掀起了一阵波澜。退休相声演员郑健在直播时,火力全开,对德云社的相声提出了尖锐批评:“德云社那些相声算什么?哪里有经典?你敢让自家闺女去听吗?全是些下三路的东西。” 此话一出,瞬间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不少网友直接质疑:“这是又来蹭热度了?”
说起郑健,很多年轻观众可能不太熟悉。他过去在体制内从事相声工作,曾与王平搭档,收获过一些观众的喜爱。但总体而言,他的作品数量有限,也缺乏那种能让大众迅速记住的爆款代表作。一直以来,他给人的印象都是低调行事,很少在公开场合评价同行。
然而,退休后涉足直播领域的他,却因这一番对德云社的评价,意外成为舆论焦点。
郑健所指的 “下三路”,即那些格调不高、靠荤段子、低俗玩笑或粗俗内容逗乐观众的表演方式。在他看来,相声作为传统艺术,本应肩负起传承文化、传递正能量的重任,绝不能靠低俗内容吸引眼球。
必须承认,德云社在发展初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打响知名度,在创作和表演上确实走过一些弯路。在小剧场演出时,部分演员为了快速活跃现场气氛,会使用一些不太恰当的词汇,打擦边球,编排一些市井低俗的情节。比如演员之间相互拿家人开尺度较大、不太雅观的玩笑。这类表演或许能在现场引发观众哄笑,但从艺术层面审视,无疑拉低了相声艺术的格调,与传统相声追求的 “雅俗共赏” 背道而驰。
但德云社的相声并非全都如此。他们也创作出了许多既有趣又有内涵的优秀作品。像岳云鹏和孙越表演的《我忍不了》,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讽刺了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郭德纲和于谦合作的《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则对相声行业多年来的发展变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些作品包袱设计精巧,演员表演功底扎实,主题深刻,深受观众喜爱,充分展示了德云社在相声创作上的多元性与深度。
郑健对德云社的评价,未免过于片面。如今的德云社已发展成为国内顶尖的相声团体,粉丝众多,每年演出场次可观,还频繁在国内外举办商演,为相声艺术的传播推广贡献巨大。众多观众愿意买票走进剧场欣赏他们的表演,足以证明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获得了市场认可。
截至目前,作为德云社核心人物的郭德纲尚未对郑健的言论作出回应。但德云社的粉丝们已纷纷站出来,为自己喜爱的团体发声。他们认为,郑健自身缺乏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却对德云社指指点点,实在没有道理。况且,德云社的相声并非如郑健所言全是低俗内容,在推动相声艺术年轻化、大众化方面,德云社功不可没。
在这场争论中,网友们的态度其实很鲜明。虽然有少数人认同郑健对相声格调的坚持,但绝大多数声音都指向了 “蹭流量” 这一点。大家翻出郑健过往低调的作风,对比他直播初期冷清的场面,再看如今因批评德云社而热度飙升的直播间,很难不产生联想:一位常年远离舆论中心的退休演员,为何偏偏在直播需要人气的时候,突然对当下最具流量的相声团体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