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粉丝接机时,有人对古力娜扎说:“前段时间好漂亮。”她微微一挑眉,露出一个笑容,回答:“哪一次不好看?我特别好奇!”这一回应瞬间让她登上了热搜,网友们纷纷赞叹她是“女王行为”,甚至称她是“自信天花板”。毕竟,敢在镜头前自信地说出“姐就是美”的女明星,可不是被批评为油腻,就是被赞誉为真实,娜扎显然属于后者。
但如果深挖一下,这样的言论真的是单纯的自信吗?
翻阅一下她的采访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娜扎曾经坦言自己有“颜值焦虑”,总觉得自己“不够瘦、不够美”。如今她突然高调自称“次次惊艳”,这画面有些像考试前的学霸,嘴上说着“我没复习”,但实际上熬夜备战到凌晨三点,悄悄努力。
更有戏剧性的是,就在她发声的同一天,一组她在机场的生图流出,172厘米的身高让她看起来瘦得像“锁骨能养鱼”,被网友戏称为“纸片人”“碰一下就会骨折”。网友们的反应也十分矛盾:一方面称赞她“美得权威”,另一方面又担心:“这真的健康吗?”
据传闻,娜扎的团队常备葡萄糖片,似乎是在应对低血糖的问题。而她的BMI指数被估算为仅有13.5(健康范围应在18.5到24之间),在医学上已然属于“严重营养不良”的范畴。
即便如此,在综艺节目中,她也依然被男星张云龙疯狂夸赞:“你就像刚剥壳的水煮蛋。”这让人感叹,娱乐圈的生存法则似乎无比清晰:只要你瘦得像个闪电,世界都会竭尽所能为你找到“美”的理由。
更荒谬的是对比:2019年,娜扎穿着吊带被赞“身材傲娇”,而到了2025年,当她穿上同样的衣服因暴瘦而遭到批评,被骂“吓人”。同样的身体,评判的标准却随着舆论风向的变化而大相径庭。
娜扎所谓的“哪次不好看”,乍看之下是嚣张,那么深层次则暴露出行业内的潜规则——女明星必需“美而自知”,否则就是“不懂得营业”。就像学霸们必须表现得轻松愉快,否则就会被指责任何“用力过猛”。
在网友们的眼中,夸她时是“女娲毕设”,批判她的时侯则是“恋爱脑”“纸片人”。网络评论者们在痛斥所谓的“畸形审美”的同时,却又对女明星的身材指指点点,这无疑是一种当代互联网的行为艺术。
品牌方则偏爱“纸片人”来做代言,剧组喜欢“上镜小脸”,而最后的责任却都归结到明星“不自律”身上——到底是谁在定义“美”呢?
当一位女星不得不通过“自我赞美”来对抗外界的审判时,这场关于“美”的战争已经注定是无解的。或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不是“娜扎哪次不好看”,而是:为什么女明星总是要被要求“次次都好看”?
下次再赞她“美得霸道”的时候,不妨补上一句:“其实,你也可以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