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由周也与丞磊主演的古装剧《锦月如歌》刚一开播,便因剧中剧情与原著出入太大,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部剧改编自千山茶客的小说《重生之女将星》,在小说尚未影视化时,便已经积攒了不少忠实粉丝。原著的故事围绕着女主禾晏的成长展开,她重生后女扮男装、披甲上阵,一路征战,最终完成复仇,呈现出一幅英勇果敢、铁血无情的女将形象。然而,当这份烈火般的英雄气节搬到荧幕上时,观众却看到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她不再是那个仗剑天涯的女将军,而成了一个在男主面前娇羞依赖的“小妻子”。
这般改编,实在让人不解。若能在保留人物基本特质与精神的前提下,做些适当的改动,倒也不失为一种创新。然而,问题在于,女主禾晏的形象被大幅度弱化,她本应怀揣复仇心愿、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却在剧中频频展现出撒娇和依赖,仿佛更关心的是与男主的感情纠葛,而非她本应承担的使命与责任。这种人设的巨大反差,让许多观众忍不住想问:难道这真的是原著中的那个将军吗?
更让人忧虑的是,这部剧并不是唯一一个试图将“大女主”题材“工业化”的作品。在内娱的影视生态中,我们似乎常常看到那些打着“女主崛起”的旗号,实则却把女性的力量与意志转化为对爱情的依附。《锦月如歌》通过一系列男女主肢体接触和暧昧场景,逐渐将剧集的情感焦点从女主的成长与复仇转向了两人的爱情纠葛。原本该是屡战屡胜、英勇无畏的女将军,最终变成了需要依赖男主来拯救的“娇妻”。这个改编之举,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抹去了原著中女主坚韧不拔、冷静果敢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依赖感与柔弱气息的角色,极大削弱了原本应有的气场。
若与赵丽颖在《楚乔传》中的表现相比,便可见一斑。赵丽颖身材娇小,面容亦带几分稚嫩,然而,她饰演的楚乔身上却始终散发出一种沉重的、不得不扛起的责任感。即便面对男主,她也时刻保持着警觉与沉思,哪怕偶尔穿上女装,她的眼神与举止依旧坚定,绝不会因一段情感纠葛而迷失方向。相比之下,《锦月如歌》中的女主禾晏,虽然穿着男装,但那份从容、坚毅,似乎在剧中已荡然无存。男女主间的频繁互动和情感交织,使得剧情渐渐偏离了最初的英雄叙事,转而变成了一场充满狗血戏码的爱情戏。
最为令人愤慨的是,这种改编的背后,似乎藏着一种深刻的文化意图——大女主的题材被“去势”化了。表面上看,是对女性力量的展示,实则暗中将其转化为男性角色的陪衬。换句话说,所谓“大女主”只不过是给女性角色披上了一层光鲜的外衣,而内核却仍然围绕着男主的情感发展与救赎故事进行。
即便部分观众对《锦月如歌》的节奏、服化道和演员表现表示肯定,但对于原著党来说,剧版的改编已不可理喻。真正的大女主剧,应该尊重女性角色的独立意志与成长轨迹,而非将她们的情感与命运轻易交付于男性角色手中。古装剧中,女将星的铮铮铁骨不应是糖衣包裹的偶像剧,而应是一段英勇且不容轻视的史诗。
然而,身处此般局面,我们依旧不能丧失希望。尽管眼前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真正的好剧,依然有机会通过坚守人物本质与真实情感,去打破那些浮华与伪装,重拾我们对英雄的崇敬与信仰。愿未来的作品,能为女性角色开辟一片真正属于她们的天地,尊重每一份独立与坚韧,不因情感的波动而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