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贾玲瘦身后,她的存在仿佛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一般。现在的她,给人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仿佛是另一个人。
贾玲,曾是冯巩最得意的弟子,几乎占据了中国喜剧界的一席之地。她是春晚的常客,是综艺节目中的“定海神针”,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焦点。然而,减肥后,特别是在拍完《热辣滚烫》之后,仿佛她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三年没有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也不再活跃于综艺节目。如今,留给她的唯一光环,似乎只有一个称号——“中国影史首位年冠女导演”。
曾经那个带给观众无数欢笑的“开心果”,如今的现状令人堪忧。即使在《王牌对王牌》中,她那随时能接住沈腾梗的幽默感依旧存在,但她的笑容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痛苦。
事实上,贾玲并不想成为喜剧演员。她的梦想和人生的初衷早在她的家庭背景中便已注定了转折。贾玲,原名贾裕玲,1982年出生于湖北一户贫困家庭。母亲李焕英为家庭奉献了她的一生,生下了姐姐贾丹和妹妹贾玲后,便再未怀孕。尽管家里人少,可贾玲的食量大,一顿饭能吃掉两人份,家庭的经济压力因此更显紧张。
10岁那年,贾玲看到电视节目《曲苑杂坛》,展现出了对模仿的天赋。父亲贾文田,虽然是一名并不出名的演员,收入微薄,但他十分疼爱两个女儿。当他发现小女儿贾玲对表演有浓厚兴趣后,便设法为她找了表演老师。贾文田最初只是希望女儿能当做兴趣爱好,但老师却告诉他:“这姑娘适合继承你的衣钵。”
然而,贾文田并不希望女儿走上演员这条艰难的路,认为收入少且规矩繁多。贾玲却愈发热爱表演,并在考大学时坚持报考戏剧学院。尽管失败,最终她也没有放弃梦想。为了筹钱再度报考,她甚至去当了服务员。家中贫困,姐姐贾丹选择放弃自己已获得的北京广播学院的入学机会,全力支持妹妹追逐梦想。2001年,贾玲终于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然而,在她选择专业时,一场误会改变了她的命运。原本她选择的是表演专业,但因为母亲口音重,招生办误听为“喜剧”。于是,贾玲进入了冷门的相声专业,这个曾与她毫无缘分的领域,最终成了她成名的起点。
然而,大学生涯的开端却充满了痛苦。贾玲的母亲李焕英在她上大学的一个月后不幸去世,这对贾玲来说是无法愈合的伤口。她放下学业,直接从火车站赶往母亲的火葬场。此后,她立下了誓言:无论如何,她要登上最高的舞台。
2003年,贾玲凭借相声作品《怎么了》获得了北京相声大赛一等奖,但因社会偏见,未能得到相声界的认可。为了生计,她四处奔波,做过主持人,做过助理。尽管身处困境,她始终没有放弃。终于,2005年,她的努力获得了冯巩的关注,成为了他的弟子。这个师傅的背后,是她人生中一个新的机遇。
2010年,贾玲与白凯南的春晚表演让观众记住了她,但尽管如此,她依然在相声界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贾玲开始尝试进入喜剧和小品领域。2015年,她与瞿颖的春晚小品《女神和女汉子》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而她自己也逐渐成为了喜剧界的代表人物。
然而,贾玲的野心远不止于此。2023年,在事业的巅峰时刻,她突然“消失”。她隐匿身份,拍摄了电影《热辣滚烫》,并减掉了100斤体重,这一变化引发了媒体和观众的广泛讨论。电影票房大卖,尽管成功,她的口碑却迅速崩塌。很多人质疑电影质量,甚至认为这是贾玲“减肥纪录片”,并批评她在影片中为了娱乐大众而作出自我丑化的牺牲。
在录制《王牌对王牌》时,贾玲与沈腾的默契合作制造了无数笑点,但每次拍摄结束后,贾玲总是默默躲进服装间,感到自己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笑话。她公开表示:“丑化自己去做喜剧,让自己很委屈。”这样的自我揭露,最终让她的形象受到了“反噬”。曾经为了逗笑观众,她不惜付出自己一切,但如今她发现,这样的代价并不值得。
2023年8月2日,43岁的贾玲罕见亮相。虽然多次被传复胖,但她的体态依然保持得相当好,穿着简单的运动服,梳着马尾辫出现在聚光灯下。与以前的繁复装扮不同,这一身简约打扮彰显出她自信的一面。然而,贾玲的热度已不复从前,曾经为自己建立的“开心果”形象,似乎已经不再获得观众的青睐。
与贾玲相对的是周星驰,虽然也是喜剧大师,却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出道数十年,周星驰出演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但他私下里是一个腼腆的人,极少向外界展示真实的自我。尽管他在舞台上戴上了“喜剧面具”,他依然受到了观众的尊重和爱戴。对于贾玲而言,是否真的是为了迎合市场而牺牲自我,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今,贾玲已不再频繁出现在荧幕上。娱乐圈仿佛已经将她遗忘,观众的热情也渐渐消退。有人说是她自己作掉了观众缘,也有人认为瘦下来的贾玲找回了自我,并没有做错什么。无论如何,放下伪装,活出真正的自己,或许才是她一直追寻的真正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