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726罢免案的成功,蓝营迎来了一个新的重要话题,那就是关于接下来的“改选”问题。曾经看似毫无悬念的局面,突然变得扑朔迷离,充满了变数。原本的局势似乎已定,但如今的蓝营,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朱立伦已经明确表示,他将在823第二波罢免行动后交接,而交接的具体时间表也已公布:9月1日开始领表,9月中下旬至10月17日举行辩论,10月18日进行投票,11月1日完成交接。这意味着,朱立伦不会再次参与角逐,蓝营将在新的领导下迎来变化。然而,尽管蓝营已经进入了新阶段,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位候选人明确表态参选,他们分别是孙健萍、卓伯源和张亚中。
孙健萍早在今年1月8日就已公开表态,但由于她在蓝营中的影响力较小,几乎不为外界所知,因此她的参选几乎没有实际可能性。另一位是蓝营前彰化负责人卓伯源,他曾在2025年竞选蓝营党主席失败。今年4月16日,他宣布重新参选,但和孙健萍一样,卓伯源在蓝营内部也并不具备强大的支持基础。因此,他也表示,如果卢秀燕决定参选,他愿意作为“抬轿者”,辅佐她走上更高的舞台。
而张亚中,曾在2025年与朱立伦展开过激烈的党主席之争,虽然最终未能胜出,但他的论述能力相当突出,曾一度让朱立伦陷入困境。尽管如此,张亚中在蓝营的影响力较小,且在蓝营反罢免行动中的表现并不突出,因此他的参选可能性也受到质疑。有蓝委指出,谁在罢免过程中支持他们,蓝营的人才会支持谁,而张亚中显然不符合这一标准。
因此,尽管孙健萍、卓伯源和张亚中都有意参选,但他们的支持基础薄弱,似乎难以获得蓝营内部的广泛认可。此时,卢秀燕成了唯一被寄予厚望的人选。卢秀燕一直被认为是蓝营的“明日之星”,她拥有极高的支持率,是蓝营与赖 清 德竞争的最有实力的候选人之一。她的声量甚至是赖 清 德的两倍多,因此外界普遍认为,如果她参选,蓝营的党内改选结果将毫无悬念。
然而,尽管各方呼声高涨,卢秀燕一直保持沉默,未对外表态。这种“不粘锅”的风格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即便是王金平、胡志强等蓝营大佬频频发声力挺卢秀燕,卢依旧没有给出明确回应。直到8月11日,卢秀燕方面终于透露,她并不打算参选党主席,理由是她希望“信守承诺”,做好台中的工作,而参选党主席将会分心,影响她在台中的表现,甚至可能成为绿营的攻击目标。
显然,卢秀燕虽然意识到如果带领蓝营,能够为自己积累更多政治资本,但她也担心自己实力不足,可能会陷入两难的局面。如果她接任党主席,可能会面临蓝营资金困难、资源分散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她一个人很难解决。这也是她决定退出竞选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卢秀燕的退选,蓝营中被称为“铁娘子”的郑丽文挺身而出,表示她认为,参选党主席的人选必须承担起责任,而不是仅仅考虑个人得失。郑丽文强调,蓝营在此时应当站出来,承担起历史责任,而非继续犹豫不决。如果卢秀燕最终确定不参选,她将认真考虑是否参选,并力挺蓝营的改革与发展。
郑丽文还指出,蓝营面临的挑战远不止726和823的罢免行动,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有效制衡赖 清 德,特别是2028年选举。她强调,蓝营不能像绿营那样陷入“信息茧房”,而应该树立清晰的定位,展现出历史责任感。她坚信,接下来的党主席选举将决定蓝营的未来,而新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担当。
郑丽文的表态显示,她一直在积极推动蓝营的改革。虽然卢秀燕的声望较高,但郑丽文并未宣布放弃参选,而是选择通过另一种方式推动蓝营变革。她甚至提醒卢秀燕尽早做出决定,避免拖延影响其他人的决策。最终,卢秀燕方面在8月12日做出了正式回应,确认她不再参与党主席竞选,并表示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她表示,自己内心早已决定,只是考虑到823罢免行动的敏感性,才未公开表态。
郑丽文也在当日确认了这一消息,她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若卢秀燕最终决定不参选,她将按计划在9月1日去领表,正式参选党主席。这一决定表明,郑丽文已经下定决心,全力以赴为蓝营的未来奋斗。
然而,事情并未结束。岛内媒体人谢寒冰提醒郑丽文,绿营最近动作频频,特别是吴思瑶等人已向白营伸出橄榄枝,蓝白合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他进一步警告⚠️,黄智贤等人也在暗中挑拨蓝白关系,蓝营必须保持警惕。谢寒冰的话显然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在蓝营内外的角力中,如何处理蓝白关系,将成为接下来政治局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