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映的《玛丽和麦克斯》,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分,尽管已经反复看过无数次,但这部照亮灵魂的经典之作,时隔15年再度回到大银幕,带来了一次沉浸式的双重体验,令人不禁感叹电影本身的仪式感与深刻情感。影片制作精良,情感细腻,人物栩栩如生,至今依旧感动人心。
《玛丽和麦克斯》已经收获了超过45万豆瓣用户的评分,成为今年暑期档评分最高的电影。导演亚当·艾略特花费了五年时间,用全手工的方式完成了这部动画影片,尽管有好莱坞大佬皮克斯和梦工厂的邀请,他依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和商机都没有动摇他的理想,展现了他那份令人钦佩的勇气和特立独行的艺术追求。
艾略特导演对于黏土动画的热情与专注,力求每一个细节的真实感。从电影的大银幕上看到那些精致的细纹,观众仿佛能触摸到这些粘土人物的质感。瑕疵的存在也让动画作品更具风格,他用这些不完美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的是一种对完美的无畏与拥抱。
影片中的女主角🎭️玛丽是澳大利亚的一位8岁小女孩,天真烂漫。她曾收养过一只公鸡作为宠物,喜欢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吃炼乳。因为对“伯爵”这个词充满好奇,她嫁给了一个叫“伯爵”的男人,生下了九个孩子,还养了两只鸭子。这一切看似怪异,但却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男主角🎭️麦克斯,44岁,是一位住在美国的孤独男子。他有着独特的爱好:熬夜看动画片,吃巧克力,还有收藏脚指甲的怪癖。虽然相隔千里,但命运让这两个人通过信件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带来了许多有趣和离奇的故事。
玛丽在8岁时,因好奇美国的孩子是如何出生的,她误以为是不是从可乐罐里冒出来的。于是,她翻阅地址簿,找到了麦克斯的名字,开始了与他之间的通信。麦克斯收到信后,认真而风趣地回答:“很遗憾,美国的孩子并非藏在可乐罐里。” 他的回复里包含了一些成人话题,虽然有些不太适合女孩,但正是这些独特的信件,吸引了玛丽,两人从此成为了几十年的笔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玛丽渐渐长大,并深入研究精神心理学,甚至未经麦克斯的同意,将他的故事作为研究对象写了论文并出版成书,这让麦克斯非常生气。然而,随着岁月流逝,玛丽最终攒够了钱,决定亲自去见麦克斯。然而,等她到达时,麦克斯已经因衰老去世。玛丽在整理信件时看到曾经的字迹、麦克斯桌上的打字机(缺了M键)、名叫亨利的金鱼、空空的手办架(全都送给了玛丽),她情不自禁地泪如雨下,这种失去挚友的情感刻骨铭心,令人动容。
影片触及的孤独、容貌焦虑、校园霸凌与原生家庭等现实问题,用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洞察打动了无数观众。许多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自己,反思着自己的人生,影片中的金句更是让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令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为了让更多观众领略经典之美,海映电影推出了“挚爱光影计划”,聚焦全球艺术佳作与导演代表作品,以“严选佳片、创新排映、服务影迷”为核心战略,推动情感丰富的观影体验。《玛丽和麦克斯》与《蜗牛回忆录》便是他们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
导演亚当·艾略特的另一部影片《蜗牛回忆录》同样令人着迷。在中国影史上,这两部影片首次联映,成为暑期档不容错过的高分动画电影。近期我刚刚看完了《浪浪山》,而《玛丽和麦克斯》的票也已经买好了,同样值得一看的还有《蜗牛回忆录》。今年暑期档的这些动画电影,凭借高口碑与不容忽视的票房表现,毫无疑问将撑起动画电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