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露思的2025年生日直播中,她的爸爸以一头银白色的头发亮相,瞬间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弹幕纷纷刷过——“这发色比女儿还潮!”“父女染发局,内娱第一人!”这并非赵露思爸爸首次为配合女儿的审美做出“牺牲”,早在赵露思拍戏时,他就曾染过一头黄色头发,陪伴在她身边,成为了粉丝眼中的“最潮星爸”。表面上,这似乎是一次充满温情的父女互动,但若仔细剖析,或许这场“染发亲情秀”背后,隐藏着赵露思与原生家庭之间深深的裂痕。
亲情面具下的原生家庭裂痕
赵露思曾在节目中轻描淡写地提到:“我和父母不熟,连电话都不打。”自16岁离家后,她与父母的关系逐渐淡漠,直到近乎陌生。在她最为抑郁的那段时光,父母甚至不知道她在服用治疗心脏的药物。在娱乐圈️这个高压的环境中,这种情感疏离感被进一步放大——当父亲确诊癌症时,她因剧组限制未能及时回家,直到爷爷去世,才得以见到父亲一面。讽刺的是,赵露思在直播中哽咽提到这段煎熬时,观众的关注点却聚焦在“她爸爸的状态看起来这么好,哪像是癌症患者”。
在这场直播中,父亲的染发似乎成为了他们之间为数不多的情感纽带。赵露思曾说过:“我想染一辈子的头发”,而她的父亲用漂发来回应。这看似是对女儿的一种支持,但更深层次的含义可能是这对父女间的沟通贫乏。染发成为了他们交流的一种方式,但除此之外,似乎很难找到更深层次的连接。染发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成了他们亲子关系的替代品,是“我们很亲密”的一种表演,而真正的亲情显然不应仅限于发丝之间的化学染料。
从“甜妹”到“茶姐”:形象背后的真实冲突
赵露思的公众形象一直充满裂痕,一方面她是大家眼中的“甜妹”,另一方面她也因一些争议被贴上“茶姐”的标签。她曾在社交平台上不小心表白肖战,被批评为蹭热度;自制的公益综艺《小小的勇气》也因“炫富”被网友批评,问山区孩子是否拍过艺术照的举动直接翻车。尽管网友嘲讽她“脑袋空空”,但更可能的原因是——她从小缺乏家庭的爱与支持,因此她并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共情。
她的抑郁症和失语症曾被部分人误解为“卖惨”,然而,医疗记录显示,她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甚至需要重新学习如何用儿童餐具进食。染发似乎成为了她的一种心理重建仪式,而她选择的粉紫色挑染在心理学家看来是“通过外形改变找回掌控感”的一种方式。可惜的是,公众似乎更关心她的新发色是否与她的新剧相关,却忽略了她背后的痛苦和挣扎——没人问她“疼不疼”。
资本压榨下的“染发自由”:自由的伪装
染发对于赵露思来说,可能是少数可以自主决定的事情。她曾公开控诉过经纪公司的压榨,透露自己在生病期间仍被强迫工作,甚至账户被划走了205万的赔偿金,而解约时面临的却是高达4亿的违约金。她的遭遇代表了内娱“顶流韭菜”的缩影——合同陷阱、职场PUA、带病赶工等层出不穷。染发,成为了她能做出的少数决定之一,可即便如此,资本也毫不留情地将这一自由包装成了“甜妹转型”的营销噱头。
尽管父亲染发是对女儿的“支持”,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弥补彼此间的情感缺失。父亲的染发行动,表面上是在拉近与女儿的距离,实则却暴露出两人之间沟通的不足。而赵露思在直播中轻松地开玩笑说“爸爸眼袋有点重”时,没人注意到她眼底藏着的那份疲惫——这一场“染发秀”,其实只是为外人呈现的一场表演。
染发的颜色或许会褪去,但真正的亲情并不应随时间而褪色。赵露思的粉色挑染,或许会洗掉,但她与原生家庭之间的空洞,却远非那么容易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