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然
电影《731》的宣传资料静静地摆放在哈尔滨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内,但在即将上映的前夕,这部影片却再度陷入沉寂,似乎遭遇了无法言喻的难题。
2025年7月,国内电影市场迎来了一场离奇的现象,原定于7月31日全球首映的《731》突然被各大影片避开。多部电影如《你行!你上!》和《长安的荔枝》等都选择提前上映,以避免与这一特殊档期产生冲突。
这部作品是导演赵林山十年心血的结晶,尽管影片顺利通过审查并获得了龙标,但仍面临着“上映无期”的困境。
这并非《731》首次遭遇阻力,早在2024年暑期档时,影片因“血腥内容”和“可能影响中日友好”等问题遭遇了数百万观众的举报和抵制,被迫推迟上映。有时,真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说起。
一部旨在揭示历史真相的电影,经过官方审查批准后,却依旧面临上映难题,这无疑让人感到沮丧。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部影片迟迟未能与观众见面呢?我们将深入探讨其中的原因。
《731》的诞生本身便是一场对历史遗忘的抗争。2017年,导演赵林山决定启动该项目时,业内对其持极为悲观的态度。
这一题材过于敏感,拍摄难度极大,投资方们的顾虑重重,项目一度濒临流产,直到长影集团前领导的鼎力支持,影片才勉强立项。
在筹备过程中,赵林山甚至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他第一次前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时,馆长金成民的冷淡态度让他感到困惑,直到参观中途,赵导才逐渐明白其中的原因。据传,当时馆长悄悄对赵林山说:“在你之前,已有三位导演试图拍摄这部电影。”
馆长接着停顿了一下,补充道:“那三位导演现在都不在了,最近一位甚至不到一个月前就去世了……”
更加离奇的是,剧组中一位香港同事在剧本创作期间神秘失踪了三年。这一系列事件,仿佛编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威胁网,笼罩在整个创作团队之上。尽管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这些事件与影片直接相关,但显然,这部电影的制作背后有着很多不愿曝光的阻力。
然而,尽管如此,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赵林山继续前进的决心。自2018年起,赵导多次前往日本东京、千叶、福冈等地取证,并查阅了大量美国解密档案和影像资料。他甚至让自己的儿子辍学,全家人共同投入到证据的搜寻工作中。
经过长达十年的剧本创作和大量实地拍摄,演员🎭️们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奋战,而所有的付出,赵林山只是希望“让历史自己说话”。
然而,电影完成后,来自各方的反对声浪接踵而至。有传言称,约十万名自称“家长”的人联合签名,向相关部门递交了举报信,呼吁禁映。反对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影片血腥内容可能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电影可能破坏中日友好关系等问题。
日本外务省更是向中国政府发出了23条强烈抗议,要求中方慎重考虑影片上映。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举报信大多数存在重复IP地址和模板化的措辞。
虽然这些抵制的力量确实存在,但考虑到《南京照相馆》此类影片已经顺利上映,更多的障碍可能在于影片的观看级别限制。
电影《731》的困境,还暴露了国内电影审查制度中的深层次问题。目前,国内依旧沿用的是1997年颁布的《电影审查规定》,这种统一审查制度并未实行分级制,导致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一方面,审查标准要求所有过审电影必须“老少皆宜”,这迫使创作者做出大量妥协,从而影响了影片的艺术表达。就拿《731》来说,导演为了能够通过审查,不得不削弱电影中731部队实验场景的血腥程度,以便使其能够通过审查并获得龙标。
另一方面,统一审查制度忽视了观众的多样性。中消协曾尖锐指出:“一部电影几乎不可能同时满足六七岁至六七十岁的观众”。
因此,《731》的预告片由于其真实历史画面引发了家长的恐慌,而影院却无法通过分级提示来引导观众做出适当的选择。这种制度性的困境直接导致了市场的困窘,许多创作者的创作自由受到极大限制。
例如,自2017年以来,国内票房收入增速同比下滑了6.22%,而影院的平均票房也持续下滑。由于审查过于严格,制片方只能选择相对安全的题材,这使得电影创作的活力大大降低。
当《731》这样的作品最终突破审查障碍时,却又因缺乏分级保护而遭遇二次阻击。这种情况使得单纯的艺术创作面临巨大压力,好的作品难以涌现。
电影分级制度在发达的电影市场已是司空见惯,美国电影协会(MPAA)早已建立了五级分级体系,从G级(适合所有人)到NC-17级(禁止17岁以下观众观看),为不同观众群体提供了有效的过滤。
电影分级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平衡艺术表达和社会责任。分级制度既保障了《死侍》《黑客帝国》等R级电影的创作自由,又通过“17岁以下需父母陪同”的提示来保护青少年,而当《阿凡达》导演为了符合PG-13级要求而删减床戏时,也展现了分级制度如何在艺术表达与受众之间找到平衡。
早在2013年,国内的消费者协会就提出了符合国情的电影分级方案,建议按照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级,并在售票和入场时查验身份证🪪,针对限制级电影实行强制加提示政策。
分级制将给电影创作带来一场变革。在创作端,导演不再需要将所有观众视作“未成年人”,历史片能够保留必要的历史真实,犯罪题材也能深入探讨人性的复杂层面。在市场端,制片方不必因少量限制级内容而担心影片被禁,类型片的创作也将迎来蓬勃发展。而在观众端,家长也能在正确的引导下自主决定是否带孩子观看影片。
电影分级制度不仅有助于技术性的分类,更重要的是它为文化历史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对于像《731》这样涉及战争残酷画面的历史题材影片,一旦实施分级制度,就不再需要在多方压力下为上映而妥协,能够更好地传递历史文化的深度和力量。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实施分级制度将重塑电影产业的生态。数据显示,2017年进口影片的平均票房达到了3.22亿元,而国产影片则为0.62亿元,两者相差了5.2倍,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创作上的束缚。当国产电影不能像R级影片那样自由表达时,难以培养出成熟的类型片观众。
分级制也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在法律与道德底线之上进行完整艺术表达的空间,这是国产电影品质飞跃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它为历史题材影片提供了保护机制,例如《731》这样的作品可以明确标明“16岁以下需家长指导”,既保护了青少年免受不适宜的冲击,又保证了成年人能够有机会直面历史真相。
当日本外务省发出抗议时,中国可以自信地回应:这是经过科学分级、面向适当观众的历史教育。
不过,我们的观众也需要在提升观影素养方面努力,包容更多的艺术表达,提高鉴赏能力。毕竟,在我们社会中,许多人在观看电影时可能存在着一些文化和审美的偏差。这也为分级制度的实施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