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宣发翻车引发舆论风暴:步步错失,片方两大雷区全踩中
文|南风
编辑|娱叔
作为今年暑期档的一匹黑马,打破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的《浪浪山小妖怪》一度话题热度高涨,口碑也非常不错,显现出与《哪吒2》相似的强劲势头。然而,当这部电影本该继续风生水起之际,一场宣发活动却让它瞬间成为舆论的焦点,反而成为了一场灾难。
片方邀请了两位公众人物,傅首尔与苏敏,这两位被视为“逃离家庭”的代表人物来为影片宣传。然而,结果却是一次性踩中了两个大雷区,观众纷纷怒斥:“导演,是不是觉得票房太高了?”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自带多重主题,涵盖了“成长”“困境”以及“奋斗”,而“家庭温暖”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元素。影片中的猪妈妈常说“你多吃点,别都给他们”,这句话平凡但充满温情,展现了家庭中的深厚亲情。然而,傅首尔与苏敏的公众形象,与“家庭温暖”的主题完全不符。
傅首尔自2023年离婚后,便逐渐树立了“独立女性♀️”的形象。无论是在公开场合演讲还是接受采访,她总是绕不开“前夫”“离婚”“女性♀️”这些关键词。她似乎一直在强调“独立”的好处,但有时也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对婚姻的负面评价。在这次的宣发活动中,她用不到三句话便将话题引向了离婚,虽然谈的是电影,但很快便转向了自己如何看待孩子和婚姻的观点。她甚至借孩子之口说出了“在一起这么久,已经圆满了”这样的言辞,显示出她对婚姻和家庭的独特看法。
苏敏,凭借自驾游成为公众人物,在她的个人经历中,“逃离家庭”是一个非常显眼的标签。她曾因受不了丈夫的无端指责和家庭暴力,选择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她甚至称自己的前半生为“被困住的前半生”。她从五十多岁开始,毅然踏上了自驾游之路。在她看来,电影中的猪妈妈并非像小猪妖那样勇敢成长,而是一个被家庭责任压得喘不过气的角色,牺牲自我来照顾丈夫与孩子。她认为猪妈妈早已心生逃离之念,但由于责任感未能行动。
如果这些讨论发生在朋友间的轻松分享中,或许并无不妥,但作为电影的宣传发言,傅首尔与苏敏的言论却与影片的核心主题产生了强烈冲突。尤其是这部本应是面向全家的动画电影,嘉宾的发言却充斥着对“逃离家庭”的探讨。这样的宣发方式,犹如请一个和尚来代言烤肉店,或者请一位光头去推销洗发水,实在难以让人不感到不协调。
如果说嘉宾选择错误是第一个雷区,那么第二个雷区便是片方对性别议题热度的误判。如今的舆论环境中,“家庭”“独立”和“婚姻”等话题常常被放大成性别对立,而这恰恰是傅首尔与苏敏最为明显的标签。她们的言论在这个敏感的社会氛围中,迅速引发了关注与争议。
不久前,电影中的《黑神话》彩蛋就引起了部分女性♀️观众的不满,有人指出电影可能存在“侮辱女性♀️”的问题,随后有不少人开始追溯“为什么小妖怪都是男性♂️?”“猪妈妈为何要呈现贤妻良母的形象?”等问题,引发了舆论小风波。片方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反而邀请了傅首尔与苏敏这两位“女权”代表来助阵。
她们的个人经历本身并无过错,但她们已成为公众人物中高度符号化的形象。傅首尔象征着“离婚独立”,苏敏则代表“逃离家庭”。在这次宣发活动中,两位嘉宾不遗余力地谈论性别议题,最终引发了男性♂️观众的不满,而女性♀️观众则觉得她们的言论过于激进,甚至歪曲了电影的本意与角色价值观。原本电影的主题是讲述小人物在困境中坚持生活的热爱与奋斗,然而在这场宣发中,它被曲解为一种“逃离家庭”的宣言。
片方在试图利用性别议题吸引女性♀️观众时,显然低估了这一话题的敏感性。流量的确通过争议话题有所上升,但口碑却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或许片方本意是想复制《哪吒2》那种引爆全民观影热潮的成功,然而这一步棋显然打错了。
毕竟,这是一部动画电影,主要受众仍是孩子。尽管越来越多成年人也开始关注动画电影,但传统观念依然认为“动画属于孩子”。把一部动画片的宣传方式做得过于复杂,未能清晰识别目标受众,最终导致了两头不讨好的局面。
归根结底,片方忽视了人物标签在舆论中的巨大杀伤力。傅首尔与苏敏早已不只是简单的宣传嘉宾,而是代表某些立场的公众符号。她们的参与,使得本应无辜的电影被卷入了激烈的性别对立讨论之中。这本是一部品质出众、值得称道的电影,但在宣发团队的错误决策下,它却成了风波的牺牲品。
《浪浪山》的翻车,实质上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尽管电影本身的质量值得肯定,甚至有潜力成为国产动画的新里程碑,但宣发团队的失误让它成为了争议的焦点。对于影视团队而言,希望他们能够意识到,流量固然重要,但作品的纯粹性与内涵,才是观众真正愿意为之买单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