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的一番话犀利揭示了选秀节目背后隐秘的真相:“那些评委根本不懂得音乐,却能随便评判别人。”
这番话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如今的选秀节目。在这些节目中,“资深导师”不再是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站稳脚跟,而是凭借自身的流量成为主角🎭️。这种现象的荒诞,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显现。
以音乐类真人秀《让我来唱》为例,节目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一直保持在高位。然而,一次节目中的评委郝蕾却因其争议性的评论引发了公众热议。她当时在点评时指出,身为学员的陈果和香奈儿在舞台上的情感表达能力不足,这一评价引发了水木年华乐队的强烈反应。乐队成员卢庚戌站出来公开反驳,认为郝蕾在评判时过于偏离专业范畴,应该根据音乐本身的质量来评价,而非用表演的标准去批判歌手。郝蕾则坚持认为,舞台表现也是表演的一部分,不应被忽视。
然而,从音乐领域的角度来看,郝蕾的背景显然无法支持她在音乐上的“资深”评价。作为演员🎭️,她的成就毋庸置疑,但在音乐领域,除了早年推出的几张专辑外,未曾有过令人瞩目的成绩。相比之下,水木年华乐队出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经验,且拥有诸如《一生有你》、《给我一双翅膀》这样的经典作品。显然,郝蕾的“资深导师”身份在音乐领域显得并不那么权威。
另一个备受争议的“导师”是华晨宇。在节目《明日之子》上,华晨宇批评毛不易的音乐“一文不值”,这一观点立即引发了薛之谦的反驳。薛之谦作为毛不易的支持者,指出毛不易的歌词深刻感人,自己曾因毛不易的歌曲差点流泪。此后,毛不易的《消愁》和《像我这样的人》等歌曲风靡一时,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而华晨宇的这番评价也成为了他职业生涯中的一大污点。华晨宇被称为“华语乐坛的神”,但近年来他的音乐作品却饱受批评。更糟糕的是,他个人生活的风波频频成为媒体焦点,这也导致了他在公众中的形象大幅下滑。对于毛不易的贬低,部分网友将其视为嫉妒心作祟,认为华晨宇在音乐上的“专业性”早已丧失。
不仅如此,杨坤的言论也暴露了“导师”身份背后的矛盾。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杨坤成为导师后,凭借一首《无所谓》跻身音乐界。然而,他在评价刘德华时的言辞却令人不解,曾言“刘德华并不算歌手”。作为“四大天王”之一,刘德华的歌唱成就早已深入人心,《忘情水》、《来生缘》等歌曲几乎是无人不晓。然而,杨坤却把刘德华的音乐成就轻描淡写,反而用自己的一首歌《无所谓》作为论据。更加讽刺的是,杨坤曾质疑刀郎的音乐,认为刀郎的歌曲不过是“怀旧之作”,自己唱得比刀郎好。但现实却让杨坤大跌眼镜👓,刀郎凭借《罗刹海市》重新走红,演唱会门票一票难求,而杨坤却逐渐失去了曾经的辉煌。杨坤对刀郎的质疑,最终成为了他自食其果的明证。
不仅如此,孟美岐也成为了另一个让人质疑的“导师”。作为《宇宙少女》的成员,孟美岐在《创造101》中崭露头角,后来推出了个人作品,尽管如此,她的音乐作品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在《天赐的声音》节目中,孟美岐作为导师,居然对周传雄——这位被誉为“情歌教父”的前辈,缺乏应有的尊重。在节目中,孟美岐全程翘着二郎腿,吃着零食,表现出对周传雄的不屑一顾。对于一位前辈,她的态度显得极其轻率,甚至在点评时仅仅说了句“好厉害”。相比之下,同样担任导师的华晨宇、毛不易和孙燕姿,面对周传雄时,表现得更为谦虚和尊敬。
这些现象反映出一个问题:如今的选秀节目,评委们不仅缺乏专业素养,甚至连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尊重都无法做到。他们的存在,似乎更多是为了吸引眼球和争夺流量,而非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这种“半吊子”的评委体系,也让选秀节目失去了其应有的公信力与吸引力。
张学友的言论,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如今,选秀节目过于依赖流量,导致了节目质量的下降。希望今后能够少一些“半吊子”的评委,多一些真正懂音乐的专业人士,避免让选秀节目沦为娱乐圈️的“浮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