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大赛的专业性依然毋庸置疑,然而观众们的目光却更多集中在董卿的缺席上。尽管娱乐圈️中各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备受关注的竞技类节目,但整体上类型的重复使观众感到视觉疲劳。如今的许多节目往往靠明星️的炒作和话题性来吸引眼球和赚取收益,而像央视的一些综艺节目那样兼具清新与专业性的实属不多。
遗憾的是,除了少数亲民的真人秀外,央视的专业竞技类节目已经不再丰富。曾经颇具人气的青年歌手大赛遗憾未能延续,诗词、中医等相关比赛的热度也不如往昔,而主持人大赛则在断断续续中继续举办。该节目拥有悠久的历史,过去的多次比赛在严格、公正、权威的赛制下,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主持人,因而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不过,近期几届的比赛热度似乎出现了下滑,原因可能在于综艺节目泛滥导致的审美疲劳,亦或是因主持人及点评嘉宾的更换,而影响了观众的专注度和评价,也有可能是优胜者的后续发展未能引起强烈反响。
最近时隔两年的新一届央视主持人大赛意外地拉开帷幕,以前并没有太多预告,现如今的突然上线令不少喜欢央视及曾观看过该比赛的观众倍感惊喜。尽管赛制的变化不大,但在专业性与竞争的激烈程度上,依旧对选手的实力与应对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节目也因此显得相当精彩。
然而,这种紧张又严格的竞技模式也如同双刃剑般让观众感到复杂。虽然观众可以以受众的视角欣赏和评价主持人的形象、气质、言谈与应变能力,但过多的观看可能会导致审美疲劳。此外,比赛如果过于专业和重复,同样容易削弱新鲜感。因此,观众不仅关心选手的表现,更关注主持人的串连与嘉宾的点评,正是这些细节为节目增添了更多看点。
在往届主持人大赛中,高人气与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董卿的出色主持与点评让整个节目更加出彩。如今,这届竞赛的热度和口碑下滑,与董卿的缺席有着直接的关联,许多观众怀念她的精彩表现,并希望她能够再次回归,尽管现实中这一期待似乎愈加渺茫。
新一届的主持人大赛中,不仅主持的位置没有董卿的身影,点评席上也只有康辉与鲁健搭档,整体效果大打折扣。众所周知,董卿退出的原因也在于要为年轻的主持人提供更多机会,这恰恰是举办主持人大赛的初心之一。近年来,从这个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邹韵接替了董卿的位置,并取代了撒贝宁与尼合买提的主持,也在于培养新人的战略考虑。然而,这一选择也引来了不少争议。
确实,将邹韵与董卿进行对比,差距显而易见。董卿的风采是多年磨练后的巅峰表现,而邹韵的成熟度还有待提升。许多观众认为,邹韵的气质显得有些生硬,脸型偏宽且发型类似于主播假发的感觉,使得整体形象显得不够协调。
那么,为什么不让近年来在央视表现出色的龙洋和王嘉宁来担任主持呢?除了两位忙于其它节目之外,她们在诗词大会等赛事中的表现也未能与董卿相提并论,反响平平。此外,央视显然希望集中精力培养邹韵,力图尽快将其培养成为新的当家花旦。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央视主持人大赛也储备了不少优秀的人才,正处于历练阶段,其中不乏比邹韵更出色的候选人,他们同样需要时间与机遇来展现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