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观看了《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的第五期(三)(四)。整体来看,这两期的质量尚可,但个人而言,我最为喜爱南瓜的段子。
南瓜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一丝去年节目的味道。他的文本恢复了某种「文学性」,并且以一位年轻的外卖骑手的形象出场——肥胖、努力减肥、尝试脱口秀,却立志成为“练习生”,这种自我反差感十分有趣,既真实又带点荒诞。
此外,小北的段子虽很“炸”,但我未将其列入我的“喜爱榜”,原因在于其含有一些特定的“内部梗”。这种段子有点类似《吐槽大会》,通过提炼舞台上的事件,高密度地进行“吐槽”。虽然这需要技巧,但小北的段子与舞台本身紧密相连,几乎每个观众都能感同身受,产生一种强烈的“参与感”和“冒犯感”。然而,如果你对这个舞台不熟悉,段子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种笑话往往带有“圈子”属性,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笑点。不过,偶尔听一下这种段子,也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如果由开场嘉宾或与比赛无关的演员🎭️表演,或许会更加合适。
值得一提的是,小北的段子充满了攻击性,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不舒服。为了避免“对号✔️入座”的情况,付航提前接过了“王八蛋”的吐槽,认领了其中的“攻击”,这其实是一种“善意”,他试图帮助小北减轻段子的冲击力。
对于《喜剧之王单口季》的格式,我还是要吐槽一番,感觉没有必要每集都分成四期。接下来简单说说《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第五期(三)(四)的几个段子。
首先是宋万博。马东对他的评价非常精准——“作者”。他的文本结构非常精细,用词克制,整体表现出来的风格是极为精准和有节制的。或许他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创作者”,但就目前来看,至少在线上,他还不算是一个特别出色的“演员🎭️”。他的段子主题并不新鲜——讲述一个农村少年如何在巨大的差距中成长的故事。这类段子其实已经有很多人讲过,或许作为老前辈,他的创作对于后辈们来说是一种借鉴与参考。
再说张踩铃。她的表现只能说“合格”,没有太多亮点。我觉得她在创作上偏向于“表达”,可能有些想法尚未完全成熟,导致她的笑点并不突出。她用偶像剧的桥段表达自己曾经为了取悦异性而做的离谱事,然而这个观点显得有些片面。喜欢一个人并做些离谱的事并不一定是“羞耻”,这或许是她的创作偏见。至于她对偶像剧的理解,似乎有些误解。偶像剧确实有些陈词滥调,但它并不会单纯传递“为了讨好他人而委屈自己”的信息。大多数偶像剧的套路是,优秀的“霸道总裁”莫名其妙地爱上了“平凡的我”,因为“我”是真实的、不做作的。
接着是小北,依然如前所述,非常“炸”。
大老王的表现也算合格,但整体没有太大亮点。他的段子有着标准的“线上”风格,那种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气质,倒是很能打动一些观众。
庞颖的表演让我感觉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辩论。她对文本的掌握非常精细,但过于注重技巧,使得整个表演有些过于“绕”。她在互动环节提到自己看了许多脱口秀研究的书,我觉得她的理论虽然有道理,但实践时似乎缺少了些生动感。她的最大问题在于,表演内容过于抽象,没有足够的生活气息。
阿水的前半段表现得相当不错,他通过对“东北菜”和其他菜系的对比,带来了一些有趣的观察。后半段,他使用母亲口头禅的方式虽具有一定的魔性,但却给人一种“压迫感”。另外,他唱的两首歌我不太熟悉,所以没能完全理解其中的韵味。
南瓜作为一个演员🎭️失去“外卖员”标签后,实际上是在重新与观众建立联系。他在这一期的表现相当出色,巧妙地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标签过渡到另一个标签的心路历程。这个过程既有趣,又带着一丝“宿命感”,让我对他未来的表现充满期待。
总体而言,这期节目还是有些值得回味的地方。好了,就说到这里。我是桃花岛浪人,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