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榜上的“释永信”三字已经挂了整整十一天,这一天,竟然有一个15岁的小女孩被拖入了评论区的漩涡之中。
有网友把王诗龄的童年照和方丈的侧脸拼在一起,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像”,接着又补充道“难怪李湘那么有钱”。就这样一句话,却引发了万次点赞。
不少人第一次意识到,谣言根本不需要逻辑,只要传递情感就足够。方丈的丑闻是属于大人的事情,然而牵连到的却是孩子。
曾经李湘那条关于少林寺的采访视频被翻了出来,镜头里她穿着丝袜,笑着追问,方丈顿时脸色泛红。网友们立刻脑补出了一整部宫斗剧。大家忘记了采访的主题是“少林寺的商业化”,只记得了“脸红”和“丝袜”。
在王诗龄的社交账号下,最近一条动态是她在伦敦看展,评论区里全是“亲生?”“王岳伦真是个绿茶”之类的话。十五岁的她,手机一滑,满眼都是陌生人替她编排的家世。她关闭了私信,把头像换成黑色,但这一切却无济于事。
李湘没有作出回应,王岳伦也沉默不语。这样的沉默被解读为默认,谣言就像滚雪球一样越辗越大。
网友们甚至贴出了王诗龄婴儿时期的鼻子轮廓,与王岳伦的童年照进行对比,结果几乎是复制的。在“哈哈哈”的嘲讽声中,这条辟谣的信息被淹没。
方丈的事情尚未得到定论,但网友们的审判已经蔓延至三代人。女性♀️、孩子以及财富,永远是易受攻击的目标。李湘受到攻击是因为“她有钱”,而王诗龄则是因为“像”。
这个逻辑链简单而粗暴:有钱就意味着不正当,像则意味着血缘可疑。最荒诞的是,当年那段长达十二分钟的采访视频中,方丈对于商业化的解释言之凿凿,而李湘的追问也并不失当。然而,网友们只截取了三秒的“脸红”片段,配上鼓点,制成了短视频,传播速度比完整采访快上百倍。
而且,平台的算法也乐于助力。“疑似”“私生”“豪门秘辛”自然自带流量密码。一条评论带图,系统便立即将其推荐给更多“可能感兴趣的人”。
就这样,这个孩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任由他人围观。李湘的奢华生活本应是她的自由,然而在风暴中,她每一次的炫富、每一次的晒包、晒表,都成了被指控的“证据”。“看,又是一笔开光费。”
没有人愿意查阅她的公司财报,也没人记得她当年是湖南卫视最拼的主持人。方丈的丑闻激起了愤怒,而愤怒需要发泄的出口,而最容易的出口总是最弱的那一方。孩子无法反击,母亲也不能回骂,因此键盘侠们便安全地狂欢。
关掉手机,风波却依旧在继续。王诗龄的同班同学说,她今天没去学校。李湘的微博在十天前停止更新,最后一条是“伦敦的天气真好”。评论中,有人发问:“方丈那边的天气怎么样?”谣言的代价,从来都是受害者在买单。
方丈的案件自有法律来解决,但孩子的伤痛却无人负责。下一次的热搜,换一个名字,同样的剧本还会重演。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屏幕后面的我们,每一次转发、每一次点赞,都是在为这把火添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