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剧除了演员🎭️演技好、剧情真实有看点之外,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想一定是“接地气”了。
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年代剧总是拍不好,就是因为不接地气,要么就是剧情悬浮,要么就是细节经不起推敲。
这是打量着现在的观众们都年纪小,不知道过去年代都真实发生过什么一样似的!
回看这一两年多以来的年代剧,也出过不少的好作品,像是《小巷人家》、《南来北往》、父辈的荣耀》等等都是好作品。
离“大爆”还是差了很多,而且这些年代剧都是近几十年的,最多也就是上世纪的70.80年代,很少见到更早的时间段了。
而正在热播的央视大剧——《生万物》刚刚好拯救了大家。
这部剧的时间线是1926年到1946年,故事发生在齐鲁大地的农村,这一时期涵盖了多个历史事件。
其实,一开始大家对这部年代剧并不是那么的看好,一是害怕杨幂演不好这个角色,二是现在很多剧都拍不出年代剧的精髓。
但当正片一开播,剧中的主演们相继出场,特别是林永健、倪大红这两位老戏骨飙戏时,那画面真叫一个过瘾。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部剧的每一个角色都很鲜活,贫农、中农、首富、地主等多个阶级的生活差距一目了然。
很多细节都让人观众们直接进入到了剧情之中,让观众们身临其境。
说真的,好久没有在国产剧市场中,看到这么一部真实、接地气的年代剧了,完全就是“天花板”的存在了。
那么究竟何为“接地气”呢?
要想看一部剧究竟拍的好不好、够不够接地气,那就要看他们是怎么塑造穷人了,如果连社会最基础的人群都塑造不好,何来接地气之说呢!
现在太多剧的导演、演员🎭️都是从小到大都没有过过苦日子长大的孩子,所以绞尽脑汁塑造出来的“穷人”也不对味。
但在《生万物》中,真正做到了什么叫“细节决定成败”,塑造的穷人实在是太真了,都已经穷到让人想要心疼。
只想说:求求中国的导演们,看看《生万物》是怎么拍“穷人”的吧!
先看剧中的这几个家庭的过年日常生活就知道有多细节了。
这个是最低等的家庭,也是剧中“最穷”的那一类了,完全就是家徒四壁的具象化表现。
就连大过年的都得躲起来,因为债主来催债了,只好躲起来能撑一会是一会。
而到了银子一家这,就稍微好过那么一点🕐️,但也是贫农家庭,一点🕐️点野菜窝窝头都是抢着吃。
再看男主封大脚这一家子日子就好上许多了,最起码有个烟火气,到了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能吃上像模像样的饭。
有肉有菜的,后面还有包好的饺子,虽然比不了大富大贵的家庭,但也很温馨。
就这也是一年到头就一次的待遇,平时家里来贵客了,连个像样的肉菜都没有,只能出去“借鱼”。
别说锦衣玉食长大的绣绣没听说过了,就连观众们也都没有见过。
原来是农民们家里都太穷了,但为了招待客人,也为了“撑面子”,就借一条鱼来,外面裹满了面糊糊,随后炸好之后再把鱼给还回去。
这个时候有人问了,为什么封大脚和铁头家是邻居,可经济条件却差了这么多。
那是铁头家是租的费家的土地,每年都要交租金,再加上老母亲还有疾病,时不时还要接济一下银子一家。
而封家就不一样了,自己家的地虽然不多但足够一家人谋生了,而且封母还会编蓑衣挣外快。
已经是“自耕农”了,所以条件看起来也会好上很多,但也就是维持温饱。
足以可见导演为了拍好“穷人”有多么的下功夫。
相比之下,这费家的日子就跟“天堂”一样。
年夜饭家里的桌上全是大鱼大肉,有美酒有小菜,还有精致的糖果花生,院子里还能放烟火,这就是地主与农民的差距。
有人的年夜饭是大鱼大肉,但也有的人连饭都吃不上。
而且从剧中每个角色的服饰以及住的环境,都能感受到剧组有多么用心,真实到让人觉得好像回到了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