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华语乐坛的星河里,有一颗星星曾闪耀夺目,却过早地划过天际,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她就是谢津。
23岁登上春晚,本应有着璀璨的星途,却因一个冲动的举动,让人生急转直下,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也引人深思。为何选择早早结束生命?临终前又说了什么?
逐梦音乐路
谢津出生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母亲对音乐的热爱,如同一颗种子,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还只是一个小孩子时,音乐的旋律就能让她兴奋不已,咿呀回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音乐的渴望愈发强烈,常常缠着母亲听各种音乐。
母亲看到女儿对音乐的痴迷,决定精心培养她。她从小就被各种乐器学习课程填满自己的生活,但为了自己热爱的,她乐在其中。
当其他孩子在街头玩耍嬉闹时,她穿梭于各个培训班之间,虽然辛苦,可她乐此不疲,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要做就做最好的。15岁那年,谢津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契机。
她参加天津市“希望杯”歌唱比赛,演唱母亲原创的《津城,我的母亲》,拿下创作大奖,接着凭借《草帽歌》赢得7万多张选票,获得通俗唱法第二名。这次比赛的成功,让母亲毅然决定让她退学,专注音乐道路。
此后,谢津的歌声从天津飘向北京、广州、杭州等地。她的名气越来越大,连著名音乐家谷建芬都对她青睐有加,将新作寄给她演唱。1988年,谢津来到北京发展,迅速崭露头角。1990年,她受邀演唱亚运会主题曲《亚运之光》,一夜爆红,与那英、杭天琪等知名歌手齐名。
1992年,谢津参加谷建芬组织的中国首届《中国风》演出,在香港演出时,因出色的外貌和独特的嗓音,被谭咏麟、刘德华投资的香港艺能动音公司看中并签约。
次年,再度与华纳唱片签约,从而成为首批签约海外唱片机构的内地歌手之一。华纳唱片对她寄予厚望,花费80万为她打造专辑《谢津》。
在公司的大力扶持下,1994年谢津登上春晚舞台。她凭借一首《说唱脸谱》红遍全国,事业也由此达到巅峰。
一巴掌的连锁反应
1994年,处于人气巅峰的谢津受邀前往南京一所高校举办演唱会。这场演唱会对她意义重大,台下是满怀期待的上万名观众,她还想借此机会宣传自己的新唱片,所以她格外重视,精心准备。
彩排时,谢津发现音响有问题,便让工作人员去找音响师协商解决,确保正式演出顺利。然而,正式演出时,音响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刺耳的声音严重影响了她的演唱,也破坏了现场气氛。
但她还是强忍着愤怒完成了演出,不过心里始终有一团怨气。演出结束后,谢津越想越气,找到负责的工作人员,质问为何问题没有解决。
情绪激动之下,她甩了工作人员一巴掌。当时她并不知道,这一巴掌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原来,这名工作人员与华纳高管有关系。
他将此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公司,刚刚走红还未站稳脚跟的谢津,职业生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机。唱片无法发行,演出邀约被取消,她的事业瞬间跌入谷底。
谢津意识到闯祸后,努力弥补,向公司道歉、求情,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她想与公司解约,双方甚至闹上法庭,这期间她的事业更是一落千丈。
此前顺风顺水的她,心态彻底崩了,变得沉默寡言,将自己封闭起来,患上了抑郁症。即便1995年再度登上春晚舞台,她的状况亦未见起色,依旧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
突然结束的生命
1999年,谢津的母亲偶然见女儿站于窗边发呆,不知其意欲何为。因极度担心女儿冲动行事,她强行将谢津抱下,生怕女儿做出傻事。
这件事情一发生父母就赶紧将窗户用铁丝拴住,避免意外发生。后来的一段时间里谢津各方面状态都非常好,家人以为她已经走出了阴霾,但没想到不幸还是发生了。
这一年的2月14日,谢津早起洗了澡,打扮得非常漂亮,没想到对着爸爸妈妈说了一句:“我好后悔”,就从23楼一跃而下,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冲动是魔鬼
谢津的经历,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产生愤怒情绪。但如何控制情绪,是我们必须学会的重要一课。
谢津在南京演出时,如果能在发现音响问题后,更冷静、理智地与工作人员沟通,或者在演出结束后,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冲动地扇那一巴掌,或许结果会截然不同。
这一巴掌看似只是情绪的短暂宣泄,却让她失去了大好前程,陷入无尽痛苦之中。这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更要谨言慎行,不能因一时冲动毁掉自己的未来
同时,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困境时,不能像谢津一样,选择极端方式逃避现实。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自己的耐挫能力。
结语:
谢津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的故事却深深烙印在华语乐坛。她的才华令人赞叹,她的遭遇令人惋惜。
希望我们能从她的经历中汲取教训,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会控制情绪,理性行事,勇敢面对挫折,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而不是在冲动与悔恨中,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信息来源:中华网,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