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上映,已至尾声,然而导演兼主演的大鹏依旧忙碌在全国的路演之中,足迹遍布各地。这部电影自春节档之后,成为票房突破五亿的黑马,外界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称此举不过是为了掩盖电影票房低迷的事实。毕竟,曾经预测的十亿票房目标早已下调,勉强能维持在七亿左右,而电影的投资却高达三亿。这样的成绩,着实让人怀疑电影是否能够保本。因此,大鹏的辛勤路演,也便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当一位网友在路演现场直接提问:“电影亏不亏钱?”,大鹏没有回避,反倒一一答复。在这场对话中,大鹏透露,尽管电影的票房数字未必令人满意,但他依旧对投资方保证:“不亏。”他进一步解释道,除了影院的票房收入,衍生品的销售和未来的网络平台播出,都会为电影带来额外的收益。这一切,似乎能让电影勉强保本,甚至收回部分投资。诚然,大鹏的回答相当直白,但从中也能看出他心头的无奈与焦虑:并非赚钱丰厚,只是“没亏”,这便是最好的结局。
然而,电影的票房并非唯一的焦点。路演现场,围绕演员🎭️阵容的讨论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质疑,《长安的荔枝》中的演员🎭️阵容是否缺乏号召力,特别是庄达菲这个曾因被认为是“资源咖”而备受争议的女演员🎭️。大鹏毫不犹豫地回应道,庄达菲与他曾有过愉快的合作,这次她也能与角色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至于演技,显然是有待提高的地方。但不管如何,导演也只能说:“她适合这个角色。”至于其他演员🎭️的表现,依然停留在“如果观众觉得不好,不是演员🎭️的错,而是导演没有做到最好。”
紧接着,关于马伯庸的IP,观众们也提出了质疑,认为导演和制作方只是因为有钱就不思考是否值得投资这个IP,结果却一部接一部地失败。对此,大鹏没有避开,而是坦言,自己喜欢这个故事,认为它有魅力,才会继续拍摄。或许,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艺术家的选择,常常与大众的期待并不完全重合。
不过,所有问题的背后,仍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尴尬:电影本身虽然有着不小的投入和努力,但始终未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大鹏的每一个回答,每一次的自我辩解,似乎都能让人感受到他那股力不从心的无奈。有人戏称他是“导演圈的安陵容”,因为他虽努力拼搏,但无论如何,也未能脱离平凡的轨道。
看着大鹏站在舞台上,诚恳地回答每一个犀利问题,试图解释每一个细节,给人一种无比坚韧的感觉。但这份坚韧中,又掺杂着一些无法言说的失落。导演并非每一部作品都能成为经典,成功并非永远是结果,但努力、坚持和改进,才是电影人永恒的信念。
我们不能仅仅用票房来衡量一部电影的价值,每一次的尝试与努力,都是向梦想前进的步伐。无论结果如何,愿大鹏和他的团队能从中汲取经验,继续前行,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毕竟,只有不断挑战,才能不断进步。愿未来,他们能收获更多的认可与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