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城,这位在天津相声圈里混得如鱼得水的“另类班主”,打着“极品相声帮”的旗号,凭借着一副“有胆量就能说话”的劲头,在网络上大肆评人、怼前辈。他的风头完全不逊色于传统的相声大家。按照相声行业的辈分,他是魏文华的弟子——魏文华可是天津女相声的名家,圈内有一定的江湖地位。
然而,最近这位钱班主在一次直播中再次放出豪言,直言不讳地点名批评马志明,言辞犀利:“马大河(钱城为马志明起的外号)老师的快板最好,其次是白派京韵,最差的是相声。”这番话一出,很多人都惊得差点喷出茶来。
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先理清这件事。
马志明是谁?这可不是一般人。作为相声泰斗马三立的亲生儿子,他可是宝字辈的正统代表。从小跟着老爷子一对一地学习,相声根基深厚。虽经历过南郊下放七年的艰难岁月,白天干活晚上学活,但这些艰辛的日子都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自己也曾说,那七年像是读了一个“马家相声大专班”,这严格的教育可见一斑。
快板、京韵、相声,马志明这些都没有落下,样样拿得出手。可是偏偏,钱城却在直播中说了句:“最差的是相声。”这番话一出口,真是引发了不少争议,毕竟马志明的相声底子那么厚,怎能被这么评价?
但我们再回到钱城的直播中,认真分析他的原话:“马大河老师,作为相声教科书,他是合格的。”接着他又补充:“快板最好,白派京韵也行,相声最差。”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
如果你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口无遮拦,而是有意为之。钱城其实是“先给糖,再递刀”。一边说人家是“教科书”,一边又说最差,难道这本教科书该重写吗?这怎么听怎么觉得有点不太对劲。
更有意思的是,钱城早前也曾在自己的直播中提到过马志明,打着“还原真实马志明”的旗号。不过,他嘴上总是带着“马大河”这个外号,这显然有点带有恶搞性质的玩笑意味。
当然,他的搭档隋意倒是出来调和了一下,说了一句:“人性是另外一个方面。”这句话可以说是高妙的双关语。表面上看,是在缓解尴尬,实际上则是在撇清责任:“我们说人好坏,是在说人性,不是说业务。”潜台词就是说:“如果你觉得我们太过,那是你不了解‘人性’”。
不过,话说回来,钱城虽然有些话不合江湖礼数,但他也不是毫无道理可言。马志明的快板,像《百鸟朝凤》和《百善图》,的确是非常精彩,节奏稳定,气口流畅,口技也颇有看头。至于他的京韵白派,虽然不能称为“原教旨”,但也足够有看头,尤其是在嗓音条件不算强的情况下,能玩出一些别样的风味,实属不易。
然而,问题出在相声上。对于不少年轻观众来说,马志明的相声包袱显得有些过时,节奏有点慢,尤其和当下的网络段子手比,少了些“流量气质”。这不单纯是技艺的问题,更多的是代沟的体现,毕竟不同年龄段对相声的接受度不同。
钱城显然懂得年轻观众的口味,因此他才会直言“最差的是相声”。这一句话,除了是个人观点,也带着强烈的吸引眼球的效果。他说完之后,还自己笑了出来,知道这句话才是金句。
不过,这种做法也有问题。如果你一方面说“尊重传统”,另一方面又踩着“传统代表”往下说,显然是不太符合江湖规则的。你要说马志明是“王派真传”,又说“最差是相声”,这到底是在推崇马派,还是在拆台?
更重要的是,钱城自己也是从传统相声起家的,玩的是包袱、唱段、顺口溜。如今,他这番“打前人”的言论,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自我更新的宣言”。但问题是,你要“更新”,就得拿出新的作品,而不是通过嘴炮来树立新权威。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二十年前,可能会被认为是“极大的不敬”,但在如今的流量时代,这种“敢说有梗”的行为反而成了“新鲜”的符号。但问题是,这条路是否适合相声圈?你可以调侃,但不能断代;你可以批评,但别让人觉得你是在切断前辈的根基。
在传承、作品和功底上,马志明在津味相声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钱城,若论表达、话术和蹭热度的技巧,也确实是一位“整活高手”。
所以,这究竟是“说真话”,还是“挑事”,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解读了。站在年轻观众的角度,可能会觉得痛快;站在传统角度,可能会觉得刺耳。
如果钱城真想“改朝换代”,那就不仅仅要靠嘴巴,得拿出作品,站上舞台来证明自己。至于你信不信马志明的相声最差,你又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