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李建华,很多80后和90后的朋友或许会有些陌生,但一旦提到他饰演的二郎神杨戬,相信大家就会眼前一亮。1990年版《封神榜》中的杨戬,是李建华的一大经典之作。凭借着稳重的形象、锐利的眼神、干净利落的动作,他让这一角色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记忆。与焦恩俊在其他版本中的潇洒风流相比,李建华的杨戬则更接地气,更像一位真实可靠的武将神仙,而非偶像剧里的花美男。
焦恩俊的杨戬,以俊美的外形吸引了众多粉丝,而李建华则凭借五官硬朗、气质稳健的形象,赢得了同样的热爱。虽然他不如焦恩俊那样频繁炒作,但他低调踏实,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反而更让人觉得李建华的英俊有一种质朴的吸引力。
李建华,1960年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从小他便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身边的地方戏剧文化让他早早接触并深深爱上了这门艺术。14岁那年,李建华考入上海沪剧团学馆,开始了为期五年的艰苦训练。这里培养了许多沪剧人才,他也在此学到了戏曲的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等多方面的技能。1979年,他顺利毕业并加入沪剧团,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
进入80年代,李建华逐渐崭露头角,主演了《眼睛是蓝的》和《筱丹桂之死》等剧目,凭借细腻的唱腔和自然的表演风格在沪剧圈积累了不小的名气。不同于一些爱卖弄技巧的演员🎭️,李建华总能把戏曲表演处理得恰到好处,给观众带来一种平实而有温度的感觉。
1987年,他加入了民进组织,演技更加成熟,并出演了如《风雨同龄人》、《红伶冤》和《秋海棠》等剧目,逐渐成为沪剧院的骨干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李建华的风格愈加鲜明,他擅长把日常生活的细节融入到表演中,台上念白自然如日常对话,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然而,真正让李建华广为人知的,是1990年参演《封神榜》时的杨戬。此剧是根据古典名著改编,拥有丰富的神话色彩,而李建华深厚的戏曲底子正好让他在剧中的打斗和武戏部分表现得游刃有余。李建华的杨戬忠诚、勇猛,武艺高强,许多人认为他演绎的杨戬最贴近原著的形象。与焦恩俊的浪漫风格不同,李建华的杨戬显得更加务实和接地气,而他的硬汉形象,也吸引了不少女观众。
拍摄《封神榜》期间,李建华赴多个地方取景,经历了不少艰难的条件。在新疆的拍摄过程中,剧组的住宿条件非常简陋,甚至住在马厩里,洗澡也十分不方便,但李建华依然咬牙坚持下来,完美呈现了角色的每一面。在剧组中,他结识了吕贤丽,这位饰演黄妃的演员🎭️与李建华在剧中的角色并无交集,但私下里,两人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吕贤丽出生于1962年5月,来自上海,她与李建华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1974年一起考入沪剧团学馆,1979年毕业后成为了沪剧团的正式演员🎭️。她在《庵堂相会》和《寒梅》等剧目中的表现,深得观众喜爱。两人不仅是同事,在拍摄《封神榜》时更是频繁交流表演心得。结婚后,夫妻二人继续在沪剧艺术领域深耕,他们经常合作出演夫妻或情侣角色,如在《红灯记》和《生死对话》中的搭档,默契十足。
尽管《封神榜》让李建华在电视圈有所曝光,但他始终没有完全投身于影视行业。他认为拍电视剧较为浮躁,缺乏舞台剧那种真实的感觉。于是,李建华与吕贤丽继续专注于沪剧艺术,成为了沪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2010年左右,他们主演了沪剧《日出》,并参与了沪剧的传承工作。
进入2010年代后,李建华与吕贤丽的工作重点转向了教学,他们开设了沪剧表演班,并成立了娃娃艺术团,专门教授儿童学习沪剧,致力于让这门艺术不至于失传。2019年,他们在金山区的实验幼儿园进行了沪剧进校园的试点,向70多个孩子传授沪剧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尽管2025年初疫情带来了一些挑战,夫妻二人并没有停下教学的步伐,而是通过线上方式继续传播沪剧艺术。2023年,他们还参与了一档综艺节目《疯狂的冰箱》,分享了《封神榜》的拍摄趣事。节目中的他们,虽然年纪渐长,但依旧气色不错,精神焕发,依旧为艺术而奋斗。
如今,李建华65岁,吕贤丽63岁,他们已经退休,但依然活跃在沪剧的教学和传承领域。夫妻俩通过线上平台和社区演出,推广沪剧小品,并且不断带出新的沪剧人才。李建华偶尔在抖音上分享沪剧段子,赢得了不少粉丝的喜爱。尽管低调生活,但夫妻二人依然是沪剧界的骨干力量,他们的贡献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