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老艺术家频繁现身综艺节目,甚至在七十多岁高龄仍然举办演唱会,吸引了不少关注。有些人质疑他们是在“捞金”,声称即使步伐不稳、身体力行地唱跳,仍然宣称是在“回馈粉丝”。那么,老艺术家们到底是在真心为粉丝着想,还是只是为了赚取更多收入?
阎维文便是其中之一,最近他在平遥古城举行了主题为“从艺55周年 永远的小白杨 回报家乡专场演唱会”。尽管演唱会的主题明确标明是为了回报家乡观众,但仍然有人怀疑,像他这个年纪出来举办演唱会是否单纯为了捞钱。事实上,阎维文的演唱会票务安排非常特别,观众无需购买票,而是通过“以票换票”的方式来获取演唱会门票。只要游客购买了平遥古城的门票,并且在8月5日当天使用,就能参与抽奖,幸运的500名游客将获得观看演唱会的免费资格。
这样的演唱会怎么可能说他是为了捞金呢?这分明是在回馈粉丝,特别是在他演唱《小白杨》时,很多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场面甚至演变成了全场大合唱,大家仿佛穿越回了曾经的青春岁月。阎维文的演唱会展现了他对于粉丝的真情回馈,而这背后也体现了他一直以来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对音乐的坚持。
作为中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的声乐成就远非今天『娱乐圈』️那些依靠外貌走红的年轻偶像所能比拟。阎维文曾多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许多经典歌曲如《小白杨》、《1234歌》等在大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即便是现在的年轻人,也会在军训等场合听到这些经典之作。他不仅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歌唱家,还曾涉猎电影、歌剧等多个艺术领域,更致力于声乐人才的培养,创办了“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如此卓越的艺术家,理应受到尊敬,而不应被简单地归类为“捞金”。
与阎维文相比,78岁的汪明荃则显得有些让人失望。汪明荃在举办演唱会时,票价高达680到1580元,而对于一位年近八旬的艺术家来说,组织一场高质量的演唱会不仅是一项体力的挑战,也需要大量的心血投入。然而,汪明荃的演唱会,尤其在身体不支的情况下,显得有些勉强。她走路不稳、气息不稳,在舞台上又唱又跳,给人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票价与演出效果之间的落差让不少观众感到失望。
尽管汪明荃曾是当年的粤剧和影视界巨星,拥有许多代表作,但如今她的演唱会,却让人感到她是在“捞金”而非真心回馈粉丝。78岁的年纪不应再拼命地为金钱奔波,尤其是在票价如此高昂的情况下,观众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她的这一行为显然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质疑,认为她应该选择安享晚年,而不是依赖这种方式赚取观众的钱。
除此之外,还有唐国强这位七十多岁的老艺术家,他年轻时以演绎诸葛亮、毛泽东等经典角色著称。如今,他却频频出现在综艺节目中,从《这是我的西游》到《微笑一号店》,他甚至成为了综艺中的“搞笑担当”。这种转变让不少人感到不解:年轻时演绎过那么多经典角色,为什么在晚年还要接触如此低俗的节目?是否是在为金钱而自降身价?
事实上,唐国强并不是单纯为了钱而参加综艺节目。他家里有两个残疾儿子,一直以来他都在为孩子们的未来努力积累财富,希望他们在他离世后能够过上独立的生活。因此,尽管他已经年过七十,但依然在努力工作,为了家庭而奋斗。这一切的背后,既是他的责任感,也是对生活的坚韧。而对于外界的质疑,他可能更在乎的是为家庭提供一个保障,而非个人形象的维护。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唐国强的行为其实值得尊敬。他敢于与时俱进,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值得我们支持而不是批评。毕竟,他挣得是自己的劳动报酬,谁比谁更高贵呢?很多时候,我们会因“老艺术家”这一标签,而对他们的行为产生过高期待,忽视了他们的现实处境和个人选择。
这些老艺术家们的选择,折射出了社会对于年龄、艺术和经济压力的多重考量。无论是阎维文的真情回馈,还是汪明荃和唐国强的不同选择,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或许该放下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