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终于看完了央八大剧《生万物》的第36集大结局,心情久久无法平复。整个结局的冲击力实在是太强烈,编剧真是毫不留情,完全出乎意料。
剧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命运各异,却在最后一刻完成了极致的反转。曾经风光无限的首富千金宁绣绣,最终变得痴呆;被诊断一生无法行走的封大脚,却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而最让人心碎的,是那位温婉善良的苏苏,她的一生竟然在一碗毒粥中匆匆结束。
这三个人的命运——一个是悲剧,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惨剧——在这最后一夜交织爆发,令人感叹、心疼,情感无法自控。
命运的极端反转:宁绣绣的“傻”与封大脚的“站”
结局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宁绣绣和封大脚之间的命运对比。
镜头转向宁绣绣时,她正坐在村口的铁牛旁,嘴里嘟囔着,谁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她的记忆早已停留在那一天——少女时期被绑上山的那个瞬间。看着她那迷失的模样,不禁让人心生悲怜。曾经那位聪明灵秀的姑娘,经过岁月与磨难的折磨,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像是一张被遗忘的白纸。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院子里,封大脚做出了让人无法置信的举动。他竟然猛地把半生依赖的拐杖🩼摔掉,扶着墙壁,虽然步履蹒跚,但那一步步坚定的脚步让人眼前一亮,他竟然走出了村口。这时镜头特意聚焦在他怀中的一卷丝纸,上面暗刻着一个“封”字的图案。
这一切,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变得痴呆,一个却突然恢复过来,这种反转实在是太戏剧化了。
其实,编剧早已为此做了铺垫。宁绣绣的痴呆,并非突然发生,而是她一生苦难的累积。她经历了无尽的饥饿,身体被严重摧残,曾生育七个孩子,早已虚弱不堪;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和夜盲症,最终导致了脑萎缩,变得痴呆。回头看,宁绣绣的结局虽是悲剧,却也充满了宿命感,显得如此合情合理。
而封大脚呢?他曾经因为腰椎粉碎性骨折,被认为一辈子都无法再站立,但他并未向命运低头。记得在第28集中,他找到了一种名为“绣云锦·复原篇”的火灸秘方,靠这个方子治好了自己。而其中关键的药引,正是苏苏用命换来的“血竭”。这一情节将多条故事线交织在一起,恰到好处。
当然,编剧不仅仅是想呈现两个人的身体变化,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同样不可忽视。宁绣绣的痴傻,代表着那个被历史洪流摧毁的旧地主阶级,精神和记忆都随风而逝。而封大脚的“站立”,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复原,更象征着农民与土地关系的重生。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封大脚那只畸形的左脚,最终也恢复了正常。官方解读中提到,这象征着“旧的生产方式被矫正”。这个隐喻,精妙至极!
虽然命运给予了他们截然不同的结局,但最终,他们依然相守到老,养育了一儿一女。宁绣绣活到了82岁,封大脚则活到了85岁,可以说是经历了苦难后的“平凡圆满”。
苏苏的死:最后的致命一击
如果说宁绣绣和封大脚的命运让人唏嘘,那么苏苏的死,毫无疑问是让人心痛和愤怒的。
这一切的导火索,正是费左氏的举动。她认为苏苏和那个陌生男人的私生子,玷污了费家门风,而男人的色胆包天,使得费左氏彻底崩溃。接下来发生的情节,成为了全剧最惊悚的时刻。费左氏端来了一碗掺了红矾的小米粥,这一碗毒粥最终带走了三个人的生命:苏苏、她的情夫以及费左氏自己。三具尸体倒在一起,画面震撼人心,令人无法忘怀。
看到这一幕,很多观众不禁在问,究竟该怪谁?到底是谁害死了苏苏?
编剧非常巧妙地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让这个问题留给我们思考。剧中的台词指出,“这一切的责任,宁绣绣、费文典、宁学祥、费左氏,每个人都有份”。这句话揭示了剧集的深层寓意。深入探讨,最终导致苏苏死去的,正是那个吃人的旧社会伦理:
- 父权:她的父亲宁学祥为了守住土地,将她视为商品,任由她被卖掉;
- 夫权:她的丈夫费文典对她的长期冷暴力与精神折磨;
- 姑权:她的姑姑费左氏那种为保“贞节牌坊”,不惜一切的扭曲心理。
这三座沉重的大山压垮了苏苏,将她活生生地逼入了死路。
苏苏的死,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她的离世意味着能救封大脚的药方失去了关键线索,因为只有苏苏知道药引的具体情况,这让封大脚一度陷入绝望。而她的死,也让宁绣绣彻底看清了自己父亲与家族的冷酷无情,最终将所有情感投向了封大脚和他们共同开垦的新土地,从而完成了她人物的蜕变。
最后,镜头再次回到了村口的铁牛身上。这个铁牛,宛如一位默默的历史见证者,见证了宁家、费家、封家三代人的血泪与挣扎。随着它发出的一声低鸣,仿佛在宣告,那个时代的终结。
《生万物》用整整36集描绘了土地的变迁,但它最终想要探讨的,还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时代的洪流中,人究竟能否守住自己的尊严?宁绣绣通过“痴傻”封存了痛苦的记忆,保留了最后的自我;封大脚则用“复原”宣告新生,代表了农民与土地的重生契约;而苏苏,用她的“死亡”将整个悲剧定格,警示着旧伦理的残酷与不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