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这个在银幕上演绎过刘备、曹操、陈独秀等众多深刻角色的影帝,背后却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质朴。镜头前,他是仁义的刘备,是激昂的陈独秀,是多疑的曹操;镜头外,他总带着一股洗不去的乡土气,面对采访时会下意识地抚摸衣角,谈起家人时眼里闪烁着光芒,像个没脱离东北小镇气息的普通汉子。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如今能够让观众叫出角色名的影帝,曾经差点因饥饿夭折。1971年,辽宁抚顺的一个贫寒家庭迎来了第九个孩子——他。45岁的母亲因体弱无力,无法哺乳,奶粉在那个年代极其珍贵。而就在生死边缘的大姐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奶水救了他一命。大姐的无私奉献,也让他从小便称她为“小妈妈”。命运似乎从未想善待这个家庭,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独自支撑着这个破碎的家,为了生计,她推着小车卖烤红薯,寒风凛冽,年幼的于和伟跟在母亲身后,闻着红薯的香气,看着母亲因生活重压弯腰的背影。
然而,尽管家境贫寒,哥哥姐姐们始终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为了让这个最小的弟弟有机会改变命运,八个哥哥姐姐将家里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他们都早早辍学打工,用自己的血汗钱凑学费。八姐甚至将自己珍贵的嫁妆卖掉,仅为确保他能专心读书。这种无私的爱与支持深深烙印在于和伟的心中,成为了他一生追求上进的动力。
随着岁月流逝,功成名就的于和伟做的第一件事并非犒劳自己,而是回到老家,将八个兄姐各自安置在城里,他用行动回报曾经为他放弃一切的亲人。
从抚顺幼儿师范毕业后,他并不满足于成为一名普通教师,而是决心进入话剧团,尽管在剧团中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龙套演员🎭️,但他在这里遇见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女人——舞蹈演员🎭️宋林静。舞台上的她曼妙动人,而他,却是个前途未卜的穷小子。尽管差距悬殊,命运却让他不屈不挠,他真诚待她、关心她,慢慢地,宋林静被这个朴实且有追求的青年所打动。
他们的爱情并不被外界看好,尤其是在宋林静的父母眼里,于和伟的贫困让他们觉得这段感情没有未来。为了打破这一切,于和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考大学!21岁的他凭借话剧团的经验成功考入上海戏剧学院。然而,昂贵的学费对于家庭来说几乎是无法承受的负担,正当他准备放弃时,大姐再次伸出了援手,把为女儿准备的四千元钢琴钱全部拿出来,支持他去上海深造。
大学四年,他们始终分隔两地,但爱与坚持从未改变。宋林静不忍心与于和伟分离,最终也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1994年,她成功考入,并追随于和伟一同来到上海。他们从恋人变成了同学,相互扶持,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最深刻的考验与升华。
毕业后,他们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进入南京话剧团工作,结束了六年的异地恋。宋林静的选择与坚持,也为他们的未来铺就了坚实的道路。
但于和伟的演艺生涯并未一帆风顺。长达十四年的龙套生涯,他演过尸体,住过漏水的出租屋,经历了无数次对希望的等待。这段岁月虽然艰难,却让他更加坚韧不拔,对表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验。2010年新版《三国》上映,他饰演的刘备打破了以往“爱哭”的刻板印象,展现出一位枭雄的仁德、坚韧与无奈,这一角色让观众开始真正记住“于和伟”这个名字。
此后,他的演艺之路如同打开了任督二脉,从《军师联盟》中的多疑曹操,到《觉醒年代》中的激情四射的陈独秀,再到《一出好戏》中的疯癫张总,他的演技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展现了他的多面性。
有趣的是,真正让他走红的并不是这些深刻的角色,而是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的一段“接着奏乐,接着舞”的场景,经过音乐配合,成为了一段热梗。这也许是一种讽刺,一位靠演技吃饭的实力派,最终却因为一段娱乐化的场景而走进大众视野。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在娱乐之外,重新发现他那些深刻且值得回味的角色。
于和伟的成功,正是源自他那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他经历过最艰难的底层岁月,因此他的表演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他了解等待的痛苦,能将人物的隐忍与爆发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背负着家庭的重担,深知每个角色肩上的沉重使命。这一切都使得他能够如此深入地诠释那些大人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演技派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