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生万物》之前,请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的讨论与分享,还能让您更好地参与其中,支持创作者的付出,感谢您的支持!
当谈到年代剧,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外,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要素——“接地气”。如今的年代剧若拍得不好,往往是因为脱离了现实,剧情浮夸或细节过于粗糙,无法打动观众。如今的年轻人似乎已不再了解过去的生活,那些曾经真实存在的历史场景似乎已经被遗忘。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年代剧如《小巷人家》、《南来北往》、《父辈的荣耀》等作品获得了好评,但距离“大爆”仍有一段差距。而且这些剧大多以近现代(70-80年代)为背景,较少涉及更早的历史时期。
然而,央视正在热播的剧集《生万物》为大家带来了久违的“接地气”的年代剧。这部剧的时间跨度从1926年到1946年,故事发生在齐鲁大地的农村,涉及多个历史事件。初时,许多人并不看好这部剧,担心杨幂的演技无法驾驭角色,同时担忧现代剧制作无法体现年代剧的精髓。但当剧集正式播出后,尤其是林永健与倪大红等老戏骨的精彩表现,令观众为之震撼,瞬间改变了大家的看法。
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从贫农到地主、从中农到富商,各种阶层的差距展现得淋漓尽致。细节之处更是让人如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那个真实的时代。说实话,这样一部既真实又接地气的年代剧,简直是国产剧的“天花板”。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接地气”?
评判一部年代剧好坏的标准,最关键的便是剧中如何塑造贫苦人群。如果连最基本的社会阶层——穷人都无法真实再现,又怎能称得上接地气?如今,许多导演和演员🎭️来自优渥的家庭,根本无法体会到贫苦人家的艰辛,因此其所塑造的贫困角色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而《生万物》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剧中的穷人角色塑造得异常真实,让人看了不禁心生同情。比如剧中某个极为贫困的家庭,几乎家徒四壁,年初还得躲债,艰难度日。连过年的日子也无法正常度过,只得躲在角落里熬着,尽量撑一撑。再看银子一家的生活条件稍好一些,尽管是贫农,他们吃的东西也非常简陋,甚至连些许野菜和窝窝头都得争抢着吃。
而封大脚家虽然生活稍显宽裕,至少有烟火气息,一家人团聚时能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过年时,桌上有肉有菜,吃上一顿饺子,虽不能与富贵人家相比,却也足够温馨。然而,这样的待遇对于封家来说也仅限于年节时,一年到头其它日子里,家里也没什么奢侈。重要的客人来时,他们甚至不得不“借鱼”——家里实在太穷,只能借一条鱼,外面裹上面糊,炸好后再还回去。这种为了面子却又无奈的举动,恰恰体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家的真实生活状态。
然而,铁头家则因租赁费家的土地而不得不支付租金,生活始终艰辛。家中老人还多病,需要接济,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更为拮据。与之对比,封家虽然仅为自耕农,但却能自给自足。封母会编蓑衣,赚些外快,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至少能维持温饱。可以看出,《生万物》在细节上做了大量功夫,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贫富悬殊的生活差距。
与这些贫困家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费家的奢华。年夜饭上,桌上堆满了大鱼大肉,酒菜丰富,糖果和花生更是精致无比,院子里还燃放烟花——这便是地主与农民生活差异的最直观体现。对某些人来说,年夜饭是丰盛的宴席,而对其他人而言,连基本的饭菜都难以获得。
此外,剧中的每个角色服饰、居住环境等方面的细节处理也极具匠心,几乎让观众仿佛穿越回那个年代,感受那时的生活气息。这部剧无疑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剧,值得期待未来的发展。
《生万物》的成功,正是因为它以真实的细节和精准的历史还原,创造了一部既接地气又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年代剧。期待它在接下来的剧情中继续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