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悬疑剧《暗潮缉凶》迎来了会员大结局,而这一季的爱奇艺迷雾剧场也以强势的“新剧输出”再次亮相。今年,迷雾剧场已推出五部新剧,包括《漂白》《乌云之上》《借命而生》《完美的救赎》和《正当防卫》,未来还将呈现《低智商犯罪》和《树影迷宫》。
今年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迷雾剧场排播方式的调整,曾是季播的剧场,如今已转向全年化排播。过去几年也有类似情况,但今年的转变尤为明显,尤其是在产量和主管部门调控的背景下。这一转型虽未完全契合剧场初衷——集中短剧的季播形式,制造悬疑短剧的密集冲击力,进而拉动用户和招商效果——但也折射出其应对挑战的调整。
面对整个长剧行业的低迷,迷雾剧场也显得有些疲态。然而,作为网络剧界的行业先锋,迷雾剧场在2025年展现出的类型探索和行业启示,依然值得深刻剖析。
《暗潮缉凶》最后一集,凶手坦白了杀害沈小舟的全过程,并直言:“我想分尸,但这件事想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切了只脚,看到后面繁重的工作量,决定放弃。”这一情节虽然沉重,却让我不禁联想到去年微博上的一个话题——杀人容易分尸难。
因为话题本身足够猎奇,这个热搜不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某自媒体从学术角度探讨肢解尸体的心理障碍,严肃的文章在结尾处竟然调侃道:“经常杀人的朋友应该知道,书本与实践之间差了太远。”将原本沉重的议题进行娱乐化处理。《暗潮缉凶》的这一情节,竟与这一话题相似,成了惊人的巧合,尽管创作并非故意。
如果这让人联想到《漂白》引发的舆情争议,便不难明白《暗潮缉凶》在营销上可能会避免类似的敏感话题。曾经迷雾剧场敢于打破禁忌,而如今,面对风险,它已显得更加谨慎。
悬疑剧似乎天生与“玩梗”息息相关,从《隐秘的角落》中的“一起爬山吗”,到《漫长的季节》里傅卫军的“散装女友”,总能在观众的讨论中生成多样话题。这其中,影视解说与社区文化推波助澜,也让悬疑剧常常形成“重口味案件娱乐化”的传播模式,减轻了案件带来的压迫感。
然而,今年的舆论风向骤然转变,《漂白》玩梗翻车事件也让后来的悬疑剧变得战战兢兢。那些曾无所顾忌,敢于挖掘人性黑暗的剧集,现在却愈发谨小慎微。
迷雾剧场除了剧情创新和大规模剧集更新,演员🎭️阵容的选择也是其与行业主流的区别之一。迷雾剧场并不迷信流量明星️,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实力派演员🎭️。王晓晖曾在采访中提到,让淡出荧屏的中老年演员🎭️回归剧集,担任男一女一角色,这种策略不仅提升了剧集的演技水准,也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角色共鸣。
回顾迷雾剧场的演员🎭️阵容,秦昊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实力派。他凭借《无证之罪》成功转型,并在《隐秘的角落》一跃成名,之后主演的《三大队》更是口碑与市场双丰收,稳固了他在剧场中的地位。
另外,迷雾剧场的影帝云集,包括廖凡、段奕宏、王景春等演员🎭️,但视帝的出现却少之又少。近年来获得电视剧三大奖的视帝如雷佳音、于和伟等,也未参与迷雾剧场的作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迷雾剧场突破了男性♂️主导的桎梏,成功吸引了赵丽颖、宋佳、孙俪等视后级女星的加盟,为剧集注入了更多的性别视角和讨论价值。
此外,男性♂️悲情角色总能引发观众共鸣,从《隐秘的角落》中的压抑赘婿到《沉默的真相》中的悲壮殉道者,种种悲情角色无不触动观众心弦,成为情感的爆发点。
尽管东北文化自带悬疑气息,迷雾剧场却一直较少在该地区展开叙事。尽管《无证之罪》是以南方故事为基础,却在哈尔滨取景拍摄,取得了成功。至今,迷雾剧场的作品大多选择南方城市拍摄。
例如,《平原上的摩西》将故事背景搬到了呼和浩特,通过导演张大磊的家乡情怀,打造出了北方小城的浓厚生活感。而《风中的火焰》则向西北拓展,运用了西北独特的气候与地貌。
今年即将推出的《低智商犯罪》也将南方故事搬到了东北,期待这种地域风味的碰撞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随着迷雾剧场六年的发展,25部悬疑剧目铺陈开来,逐渐勾勒出一幅跨越南北的犯罪地理图谱。同时,剧场每次回归时都会发布色调统一的海报,汇聚众多明星️角色,呈现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象。
迷雾剧场以其对实力派演员🎭️的召集、地域叙事的拓展和对人性深度的挖掘,让悬疑剧类型深深刻在观众脑海。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期待《低智商犯罪》和《树影迷宫》在今年的精彩收尾,并期待迷雾剧场能早日拨开眼前迷雾,带领长剧回归观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