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拍摄《射雕英雄传》时,鲜少有导演敢触及黄药师与梅超风之间的复杂情感线,大家心知肚明,原因无他,这段感情实在难以表达。金庸在小说中的几次修订,使得这段情感的伦理和情愫愈加复杂,甚至连冯衡都成为了这段感情的“配角”。那么,编剧该如何下笔?导演又该如何拍摄?
如果要描绘黄药师与女徒弟之间的不伦之恋,剧组绝对会遭遇观众的口诛笔伐。毕竟,这对师徒关系不仅涉及伦理问题,更是情感上的不纯粹。黄药师背后深藏着与冯衡的生死之恋(至少在外人眼里是这样),而梅超风则有和陈玄风——那位“贼汉子”和“贼婆娘”的爱情故事。
如果忽略这段师徒之间的微妙情愫,黄药师与冯衡,梅超风与陈玄风,都是令人动容的情侣。但一旦这段情愫被揭开,无论是观众还是小说中的人物,都会觉得这情感就像吃下一堆苍蝇般令人作呕。
因此,未读过小说的电视剧观众,反倒显得幸运。黄药师在他们心中,始终是那个桀骜不驯、深情的世外高人。即便读过小说的人,也会安慰自己,不去看那些修改过的版本,何必自寻烦恼?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也自然有自己的黄药师。
然而,这次《华山论剑》系列却几乎颠覆了我们对黄药师的传统认知,同时为他赋予了一个似乎非常合理的新设定。
剧中的黄药师确实对梅超风有感情,但更多的是师徒之间的深厚情谊,而不是出于过分看重世俗道德或师徒伦理。梅超风之所以不适合黄药师,主要在于她对武学的急功近利和生活的缺乏悟性。她不过是个匆匆而过的生活过客,唯一的执念便是复仇。
相比之下,陈玄风则是世家出身,家族曾享有无上的荣光。这一设定与原著中的黄药师设定相近,却与剧版黄药师的形象并不完全契合。金庸在原著中提到,黄药师来自浙江书香世家,家族有不少侯王之职,祖父曾因上书触怒皇帝,导致全家被贬到云南。黄药师出生于云南丽江,这或许是剧版暗示他与逍遥派有某种联系的原因。但金庸在原著中一再强调,黄药师的武学与道家无关,这似乎又排除了与逍遥派的关系。尽管如此,黄药师通晓奇门八卦、医卜星象,究竟算儒还是道,可能连金庸自己都难以厘清。
因此,剧版设定黄药师为逍遥派门人,并非完全不合逻辑。至于黄药师与冯衡的关系,剧集深刻表现了他们之间的忘年恋和灵魂伴侣的深厚情感。冯衡比黄药师年轻得多,这一点🕐️在原著中就有提到。实际上,冯衡比梅超风还要小几个月,而梅超风12岁左右便拜入黄药师门下,黄药师对她产生了某种复杂情愫。但黄药师并未因这份情愫而纠结,而是在出岛游历时娶了冯衡。
在金庸的设定中,冯衡更像是一个替代品,但她展现出非凡的智慧,这正是她与梅超风的差距所在。黄药师真正爱上的是这位机智超群的妻子,而非梅超风。
《华山论剑》系列加强了冯衡的聪慧、豁达和高智商,尤其是在《东邪西毒》篇中,她犹如一个柔和版的杨过,智计百出,洞察先机,极具魄力。甚至最终的自救,也是因为她藏了一根香而自我拯救。在《九阴真经》篇中,冯衡的智商略有下降,但她依然展现出高超的审美眼光和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这样一位才智非凡的夫人,黄药师怎会不为之动容?
相比之下,如果黄药师对女弟子梅超风动心,那么他无疑显得世俗了许多;而拥有冯衡作为妻子时,黄药师才更像那个出尘、桀骜不驯的世外高人。
然而,金庸心中的黄药师,或许正是那位犯了欧阳修一样错误的中年男人;而观众心中的黄药师,则是一个完美、深情、品味高绝的超凡存在。究竟孰对孰错?书中人物,一旦落笔成形,便不再单单属于作者一人,也难以完全属于任何读者。每个人心中的黄药师,或许都有着不同的灵魂和情感。
究竟真相如何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想看到的究竟是什么。黄药师,也未必非得是个情感纠葛的师傅;梅超风,更不是桃花岛上的禁忌之物。否则,反而显得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