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微博刷到一条关于孙颖莎的热搜照片,第一眼我还愣了下,这……这是走路还是跳舞?怎么感觉她的右腿像个老旧的机械零件,不太灵光,动作慢悠悠的,好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在试探地面。看了一下她的动态,旁边那两步一蹦的何卓佳还在挺有气势地走着,完全是力量感爆棚。孙颖莎呢,动作僵硬,慢得像在测量地心引力,连脚怎么落地都不敢快点,是不是腿上还不舒服?还是说打完比赛躺太久,训练中恢复不过来?
我还记得去年她为了更好地备战,几乎把自己折腾成了“人肉练习机”。天天泡在训练场,汗水淋漓,伤筋动骨也是常事。这不,最近就有传言说她状态有点起伏,恢复得还不够快。其实我也懂,刚经历了几场对抗,身体还没完全适应高强度比赛,尤其是变老的躯体,承载不了年轻人的拼命。
你们知道吗?看那视频一瞬间,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运动员到底是在战胜自己,还是在逼着自己多硬撑一段?运动到这个地步,身体炸裂的可能性那么高,谁在意拼冠军?更别说现在瑞典大满贯马上就要来了,比赛的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有人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身体健康才是硬道理,但比赛一到,谁还能放下那个“冠军梦”不拼命?这不,就是那一股“拼了不管后果”那股劲贯穿始终。
我还在想,孙颖莎是不是得了“职业病”——永远不肯停下来,脑子里只有“赢”的念想。翻一翻评论区,有不少人都在劝:你该休息了,别硬撑,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可是你知道吗?运动员这个行业,哪有放松的余地。你说休息?那会不会被评价为“没拼劲”或者“有点松劲”?现实真的这么残忍,拼搏到最后一刻都被看作职业素养,哪怕自己身心都透支。
她的走路姿势让我忆起很多运动员的真实写照,不只是孙颖莎,整个体育圈,几乎都在平衡着伤病和荣誉的天平。有人明目张胆扒出训练报告:孙颖莎受伤不是一天两天了,肩膀、膝盖、脚踝,哪个都不是“健康”的代名词,只是塑造她冠军形象的皮囊下,隐藏太多的伤痛。偏偏运动员们都很善于伪装,有些时候,走路都不能自然点,连个表情都像在隐忍,忍得太久就会出现“运动员应有的痛苦”这种四不像的状态。
想想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运动冠军,最后都不是一副“健康人”的模样,岁月还是会在他们身上留下深深的刻痕。孙颖莎虽说还年轻,但这走路的尴尬,除了身体已经在发出抗议,难免也让人觉得——她是不是又在硬撑?不是我胡说,纵观体育圈,真正健康的,仿佛就像传说中的“神话”,多彩的背后,是无数的汗水和痛苦堆叠出来的。
我真不明白,竞技体育到是拼命,把身体烧成灰,还是适可而止,慢慢养好?有人说,拼搏就得承受伤痛,但你心疼的又是谁?你突破极限,逼自己到极限线外的那一瞬间,哪个不是在和命运赛跑?我就想问一句,孙颖莎还能硬撑到什么时候?她不休息行行好,别让自己变成伤痕累累的“永远的冠军”。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说,下一次赛场上她还能站得稳?大满贯都快到了,身体还是那样折腾,谁知道下一场比赛是不是就要告别荣光?粉丝们还买谁的账,谁还能相信她还能挺多久?体育圈里,拼搏剩下的,除了灿烂的掌声,还有那些没说出口的无奈和绝望。人啊,就是这样,一边说“拼就拼到底”,一边又忍不住担心“下一秒会不会倒下”。
也许真得提醒自己,别看一场比赛一场比赛的激烈,其实背后一锅粥,谁又知道那疯拼到什么程度?孙颖莎还能撑多久,谁心里没个点数?每次看到运动员这种“走路都费劲”的样子,好像走向一个渐行渐远的尽头。反正我看够了,你说这次打比赛,究竟算不算折磨自己?还是只是压力让她到崩溃的边缘,随时会倒下去的那种?那么多的伤,谁又能说得清楚,什么时候是极限。
所以,最后我只想问一句,咱还能相信运动员吗?还是说,咱们只是在看一场超级耐力的“生死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