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东极岛》,相信看过的朋友一定能感受到其中的家国情仇。今年的暑期档可谓是五花八门,无论是《长安的荔枝》、还是《南京照相馆》,又或者是陈佩斯老师的新作《戏台》,都是值得一看的精彩之作。
尤其是朱一龙,这位近年来频频和“百亿票房先生”这一头衔连在一起的演员🎭️,真是让大家刮目相看。尤其是《东极岛》的上映,正好赶上热潮,进一步推高了他的热度,然而就在大家为他喝彩的同时,关于这部电影的争议也在悄悄酝酿。
谁能想到,银幕上那个眼神坚毅、充满野性的人物,居然骨子里是个内向的性格。朱一龙的演艺之路,原本并非源于对表演的热爱,而是为了替母亲完成一个未完成的梦。虽然他从武汉起步,但心中最初的梦想却是成为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可惜因为身高的局限,他的篮球梦终究未能成真,最终在母亲的坚持下,他走上了表演的道路,而这一走,就是漫长的一程。起初,由于“面瘫”式的表演,他遭遇了不少嘲笑,也与当时流行的“小鲜肉”形象格格不入。直到今天,他才终于凭借多年努力,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东极岛》改编自二战中的真实历史,影片没有传奇人物,而是讲述了普通人在极端情况下的选择。故事简单却震撼,一群东极岛渔民在狂风暴雨的夜晚,冒着滔天巨浪去营救一艘沉船上的战俘。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炫技,只有人性中的善良与勇气在绝境中的集体爆发。朱一龙饰演的就是其中一名渔民。为了这个角色,他彻底摆脱了自己腼腆的性格,展现出原本隐藏的粗犷与坚韧。
影片的镜头捕捉到了那段历史的紧迫感和人物内心的波动,尤其是他眼中的坚毅与决绝,在他目睹那些困在船舱内的战俘时,眼中的泪光更是动人心弦,仿佛把观众也带入了那个生死未卜的瞬间。
然而,尽管影片受到了媒体的赞扬,并力求再现历史的情感与人性的光辉,它上映后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争议。一些评论直指电影的根基,认为片中的渔民毫无血性,甚至有人声称电影的价值观存在问题。围绕这部电影,赞誉与质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对立。
朱一龙的表现无疑是他演艺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他的成就并非孤立。在他身边,与他同台的吴磊为了追求最真实的效果,亲自练习潜水技能,拒绝使用替身;女主角🎭️倪妮,也为了电影,放弃了自己最看重的“美貌”,甚至在剧组休息时,主动去晒太阳,将皮肤晒得黝黑,彻底放弃了之前的形象。她的转型,从“花瓶”到演技派,背后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影片的上映恰逢倪妮的生日,她在社交平台上的一条评论道出了她的心声:“中国人血脉里奔涌的大爱从未褪色。”这一点🕐️,或许能反映出她的付出与坚持。
尽管演员🎭️们在电影中的表现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观众的评价却两极分化,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热烈讨论电影,勾起了他们对家族历史的回忆,也激发了他们对人性和勇气的深思。但也有一些刻意的差评,仿佛再次上演了《战狼》时的风波,那些看不惯电影表达中国血性的声音,再次对这部影片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那么,一部电影的价值应该如何衡量呢?是通过预测的九亿票房,还是通过社交平台上众多的差评?或许,真正的答案并不在票房或评论数据中,而是影片本身能引发多少思考与争议。
就像影片的最后一幕,朱一龙饰演的角色在成功营救战俘后,虽然疲惫,但眼中依然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那束光,或许才是电影真正要留下的东西。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当下的发问:当风暴来临时,我们是否能汲取前人的勇气与智慧,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挑战?
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要忘了点赞和关注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