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日子》首次亮相于第76届戛纳电影节,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多个奖项。主演役所广司凭此片荣膺最佳男演员🎭️奖,导演维姆·文德斯也获得了天主教人道精神奖。这部作品不仅在国际上收获了众多荣誉,更在国内吸引了超过15万人评分,豆瓣评分高达8.5分,成为近年来的口碑之作。那么,是什么让《完美的日子》深受观众喜爱呢?
平凡中的闪光
有观众形容,《完美的日子》中的清洁工平山像是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隐士,或是自嘲这就是自己的生活写照:住在简陋的公寓里,听着老旧的音乐,做着底层的工作,却常常读着高雅的书籍;与亲友断了联系,常去几家固定的小店,拍些零散的照片,养着一盆快要枯萎的绿植,过着有些懒散的生活。表面看,平山的生活就像许多文艺青年的日常,平凡而略显单调。
然而,平山对于这种有规律的生活充满满足感。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发现身边的美好。他为人温暖,心地善良,虽然生活简单,却在自己的节奏中熠熠生辉。平山的房间不大,但充满了他对音乐和书籍的热爱。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来,他把公园里收集的小树苗摆在最明亮的房间里,生活的每一处都散发着他独特的静谧与温馨。
平山没有智能手机、电视或现代化的家电,生活看似缺乏便利,但他却能在澡堂里舒缓一天的疲惫,在公共洗衣房度过悠闲的周末。生活像是从吉井忍的《东京八平米》中走出来的一般,简单却充满韵味。平山在打扫公共厕所时,会抬头看向大树,享受树叶的翠绿和阳光的斑驳,这些细微的美好成为了他内心的一部分。
简约却充满力量的拍摄
导演维姆·文德斯凭借极简的拍摄手法,赋予了这部影片深沉的力量。最初他只是受邀拍摄日本的公共项目短片,但他巧妙地在许多建筑奇迹中虚构出了一位特殊的公厕看护人——平山。影片通过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东京的公共卫生间🚻成为了艺术的象征,既服务了现代人的需求,又成为了人们美学的享受。
平山对工作的一丝不苟让人动容,他像对待寺庙般虔诚地打扫着每一个细节。这种细腻的匠心和对工作的尊重,打破了我们对清洁工这一社会角色的刻板印象。影片以缓慢的节奏展示了平山的日常,从他起床到入睡,一切都显得简单却充满深意。平山的生活没有高大上的情节,他的“完美的日子”体现在每一段简单却意义深远的时光中。
平凡中的不平凡
电影中的平山没有高远的理想和追求,他的生活看似安静无波,但在他心中,平淡的日子也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尽管身边的同事总是抱怨着“没有钱就不能恋爱”,但平山却凭借车里的老磁带与同事的女友建立了联系,证明了即便贫穷,生活依然能过得充实而美好。
平山的侄女曾离家出走,短暂地与他同住,却仍决定去拥抱不理解自己的妹妹,放弃了照顾病中的父亲。离群索居虽然让平山感到孤独,但更大的孤独,是来自不被理解。而在他得知居酒屋老板的前夫即将去世时,便毫不犹豫地帮助他实现一个小愿望。平山的生活,是在平凡中追求那些微小而美好的愿望,他的“完美的日子”正是通过这种在当下活得真切的方式得以体现。
这部电影通过极简的故事呈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而是在日常的细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