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7》刚开播,竟然让人从一开始的“看热闹”转变为期待。前几季,尤其是第六季口碑一落千丈,让大家一度觉得这节目可能要凉。但这一季,不仅没有落空,反而让观众感到一种全新的气氛,最令人抓狂的,不是争吵,而是“成年人的客套”——大家都在尽量避免冲突,反而让场面显得更加尴尬。
不同于以往那些依靠夸张效果博眼球的旅行综艺,这一季带来了“温和”的氛围:57岁的那英努力控制脾气,31岁的龚俊竟然会帮忙整理床铺,就连节目组故意制造的难题也被他们平静化解。可是越是表现得有礼貌,镜头越像放大镜,将李沁应酬时的微笑、张雅琪主持时的职业问题暴露无遗。
说到陈数,那个用60块钱买菜的经典片段简直成了话题中心。刚开始,观众的弹幕里一片“自私”的吐槽声,但真相却被很快揭露:原来她懂得如何做饭,那60块钱根本就花得恰到好处,完全是成本支出。大家本以为看的是宫斗戏,结果却只看到了成年人在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情景。这种反转,比任何吵架场面更让人震惊。
李沁的失误更是精致——她害怕鹦鹉,听到拍照指令立马就开始微笑营业,结果被网友称为“虚假”。但换个角度来看,团建时大家也会突然被拍照,难道不会马上收起疲惫的表情吗?毕竟,摄像机📹️开着,谁没有个“工作脸”呢?她的难堪恰恰是把每个人私下的社交面具直接搬到镜头前,毫无保留。
再看张雅琪,直白的吐槽让人直呼过瘾:“刚让别人鞠完躬,转眼就让张晚意去干活;前一秒还假装谦虚,后一秒就像那些在群里先发一句‘辛苦了’,然后立马布置任务的同事。”那英的“你天天这么累不累”一语道破了明星️们的职场套路——原来他们私下也开始用起了职场PUA。
节目组原本想复刻以往那种冲突满满的场面,但没想到这一季的嘉宾一个个都进入了“安全模式”。他们不主动和别人发生冲突,也不进行互动,甚至连吵架都像是照着剧本在念台词,显得毫无真实感。导演组一度手忙脚乱,镜头不停寻找潜在的冲突点,但始终一无所获,最后只能把李沁搅拌鸡蛋的无关紧要细节放大处理,强行制造话题。
第六季崩盘后,节目组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一季明显求生欲强烈,做出了不少改变。过去依靠剪辑矛盾和冲突吸引眼球的手段已经行不通了,现在的节目组通过展现温情和友善来打动观众。制作团队甚至提前与嘉宾沟通,了解他们可能会碰到的矛盾,让大家有心理准备。这不仅体现了对嘉宾的尊重,也显示了对观众的责任。
通过这些改变,节目组准确抓住了当今观众的需求——不单单是娱乐,更是希望在节目里看到真诚与温暖。《花儿与少年7》正好符合这一趋势,它不再单纯聚焦嘉宾之间的冲突,而是更加强调他们的团结与合作。这种转变不仅让节目氛围更融洽,也让观众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如果与邻居家《种地吧》比起来,少年们搬着三十吨化肥都累得不行,大家也不觉得他们“没意思”。因为劳动抚平了情绪,汗水取代了争吵,成为了观众关注的焦点。可看看《花少7》,那些成年人简直是情绪管理的高手,把所有的不快都掩藏得无影无踪,整个旅程像是事先安排好的集体任务。
你以为他们不想吵吗?其实不过是怕热搜而已。记得上次有明星️在镜头前发飙,结果成了表情包,现在还在被反复审判呢。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场社交范本:龚俊分床位时用“尊老爱幼”堵住了嘴,那英忍住了脏话,连马思纯都用大笑来缓解气氛。礼貌,已经成为他们的最强防御机制。
节目才播了一期,口碑仍有可能逆转。只要他们敢在节目里放入一次迟到、一次嫌弃,观众的反响一定会改变。毕竟,旅行最能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完美的行程,而是车厢里突然响起的老歌,是半夜饿了大家一起点炸鸡的默契。希望接下来的旅程中,姐姐弟弟们能够摘掉“明理”的面具,带我们听一场真正走调的合唱。
看完这一期,你觉得自己更害怕团建旅行还是害怕镜头呢?评论区讨论一下吧,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开始怀念许晴的任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