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卫军这个名字,或许有些人得想一想才会记得,但提到他在抗日剧中所饰演的日本军官,绝对是观众最痛恨的角色之一。马卫军,1956年12月3日出生于甘肃酒泉,家境并不富裕,父母是普通工人,家里没有太多艺术氛围。他从小热爱文艺,但并非生于艺术世家。
高中毕业后,1975年,他进入兰州一家制药厂做工人,过着平凡的工人生活,每天机械地工作,赚着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尽管如此,他天生长得英俊,气质出众,厂里的同事们时常开玩笑说他有演戏的潜质。他自己也对文艺充满兴趣,工厂组织活动时,他便积极参加话剧表演,渐渐地爱上了这项事业。
不久后,马卫军决定辞掉厂里的工作,考进了兰州话剧团。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事情,他在话剧团里打下了表演的基础,逐步认识到自己要追求更大的舞台,于是他转而前往四川绵阳文工团。那些年,他在剧团里磨砺了演技,积累了许多舞台经验。随后,他调入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算是正式站稳了脚跟,开始接触影视圈。
进入80年代初,马卫军参与了一些小规模的影视作品,例如《大幕已经拉开》《死要面子》和《香港大亨》,虽然这些作品的反响平平,但他并未因此气馁。直到1987年,他在《喻培伦大将军》中的表现才开始引起关注,凭借该剧,他的演技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这部历史剧不仅提升了他的知名度,也为他打开了更多的机会。
接下来,马卫军陆续参与了《邪恶的黑森林》和《魔鬼的荒漠》,这些作品的反响较好,也证明了他在演技上的进步。1989年,他执导并主演了《走出荒漠》,该剧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播出后获得了不错的口碑。1990年,马卫军前往日本北海道的一所学校进修表演,那个时期许多演员都选择出国深造,他也跟随潮流,开始了他在日本的学习之旅。
初到日本,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让他感到不适,但他咬紧牙关学习日语,很快便能用日语与人沟通。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他不仅掌握了日语,还深刻理解了日本文化与习俗,这对他后来在荧幕上塑造日本角色至关重要。
在日本的求学期间,马卫军遇到了现任妻子,她是华人,长期定居日本。两人性格契合,相识后便走到了一起,结婚并生育了孩子。从此,马卫军定居日本,虽然学业完成后他本可回国,但为了家庭,他决定留下来继续生活。
接下来的十多年里,马卫军几乎没有回国拍戏,他在日本的机会也并不多,主要是陪伴家人,过着平凡的生活。但他并未停止对演艺事业的观察,他深入了解日本社会,并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细节,这些日积月累的经验,成为了他日后塑造角色的宝贵财富。
2005年,已年近五十的马卫军再次燃起了对表演的热情,决定回国发展。2006年,他出演了《西南大劫案·极限追捕》,饰演马局长,标志着他重回大众视野。2007年,机会终于来临,《中国兄弟连》剧组需要一位日本军官,马卫军凭借自己流利的日语和对日本文化的深刻理解,成功饰演了矢内雄二。此剧播出后,他因饰演“鬼子”角色而迅速走红,成为了抗日剧中日本军官的代表性演员。
之后,他接连出演了《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松井联队队长,《雪豹》中的近卫文,《松花江上》中的大野建二、《潜龙道》中的松本一郎,以及《长沙保卫战》中的下木勇等一系列角色。这些角色都精准地诠释了日本军官的冷酷与凶狠,深受观众喜爱。
马卫军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模仿,他通过在日本的多年生活,深入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使得每个角色都更加真实可信。他不仅限于饰演日本军官,也尝试了其他类型的角色。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的韩王、《火线三兄弟》中的吴店长、《马向阳下乡记》中的二乔爹以及《人世间》中的丁支书等角色,他都演得十分出色,展现了自己演技的多样性。
在2022年的《人世间》中,马卫军饰演的丁支书虽然戏份不多,但他的表演却让人感受到人物的真实与深刻。2023年,他再次参演《后浪》,出演邱师一角,完成了他晚年的表演生涯。无论角色大小,他都力求精益求精,力求通过每一次演绎积累经验,提升自己。
然而,马卫军的家庭生活与事业始终没有得到平衡。妻儿定居日本,而他则频繁奔波于国内拍摄剧集,每次拍完戏,总是急忙飞回去与家人团聚。工作压力和长时间的疲劳使得他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他一度因喉癌接受治疗,尽管病情严重,但他依然坚持拍戏,希望多赚一些积蓄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然而,癌细胞扩散得太快,最终他还是未能战胜病魔。
2023年9月13日,马卫军在日本东京一家医院因病去世,享年67岁。消息传出,圈内人士纷纷表达震惊与悼念,导演张文卓发文表示难以接受,演员刘刚也透露不久前还见过他。许多同仁纷纷缅怀他,赞扬他是一个出色的演员,尤其是在抗日剧中对日本军官角色的出神入化的诠释。
尽管马卫军已离世,但他的一生与日本有着深刻的联系。他不仅通过演绎日本角色而成名,更是为了家庭定居日本。在他去世后,人们对他的选择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感到惋惜,有人则深感敬意。他始终没有改变国籍,心系祖国,尽管他生活在日本,仍然保持着对祖国的热爱。马卫军的喉癌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健康,避免过度吸烟与饮酒,定期体检。虽然他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作品仍然留在荧幕上,那些抗日剧中的“鬼子”形象仍旧深深印在观众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