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成为了这个暑假的意外之星,上映仅一周,票房便突破了9亿元,口碑也异常强劲,在豆瓣上收获了8.6的高评分。所有人都为这部电影的成绩感到惊讶,并认为这份成功是理所应当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仍有一部分人对这部以“历史记录”为主题的电影进行恶意差评,直接拉低了电影的评分。这种行为不仅让人感到愤怒,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这部影片是一部群像剧,聚焦了许多生死攸关、身世平凡的普通人,其中不乏为了生存而为日军效力的角色。然而,当他们发现了日军屠杀南京的铁证后,这些人物做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他们毅然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些照片传递出去,向全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刘昊然饰演的角色便是最为亮眼的一位。他所饰演的人物原本只是想活下去的普通百姓,然而当他目睹日军的暴行后,内心的愤怒与爱国情怀被彻底激发,他放弃了逃生的机会,选择承担起送出照片的责任。尽管他害怕死去,但他更怕的,是那些历史真相被掩盖和遗忘。
与此同时,王传君饰演的角色并非单纯的正面或反面人物。他所饰演的角色从初期的恐惧到内心的挣扎,再到最后的痛苦抉择,展现了一个复杂且深刻的角色弧光。在助纣为虐的同时,他也决定参与帮助同胞将照片送出,这种多层次的角色设定使得人物的塑造更为立体、真实。
电影中的反派摄影师角色也堪称一大亮点。作为日本人,他初期的行为让人误以为他是好人,然而正因为这种误导性,后期他露出的冷酷与残忍显得更加震撼。这也让观众深刻意识到,无论他们伪装成何种面貌,披上怎样的外衣,日军本质上仍然是冷血和残忍的。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成长与变化。完整且清晰的逻辑线,交织着无法回避的血腥与痛苦,使得每一个走进影院的观众都深感触动,泪水不禁涌上眼眶,内心被一种沉重的压迫感笼罩。同时,影片也点燃了观众心中的一股愤怒的火焰,这股火焰冷静而炽热,仿佛有着焚尽一切的力量。
导演申奥若选择拍摄另一种剧本,保持电影的水准,依然能收获好评与票房,但他选择了以历史的苦痛为题材,决定用极具克制且犀利的镜头将这段残酷的历史展现给观众,带领大家直面那些令人不忍直视的历史伤痕。他的目标不仅是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更是希望让所有观众铭记这段苦难与耻辱。
然而,令人感到恶心的是,竟有上万人联名给电影打1星,毫无根据地抨击这部作品。有些差评指责电影“消费情怀”,甚至有人称它“消费国耻”。还有一部分评价认为,这样的电影是在进行仇恨教育、挑拨国家仇恨,认为历史不应再被提起,不应拍成电影。部分人甚至认为,爱国教育只能通过去纪念馆、陵园和博物馆完成,而不是通过观看编织的电影故事。他们还认为,电影不适合年轻观众观看,担心会误导价值观。
但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中的人物名字虽然是虚构的,但这些人物表现出的家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却并非虚构。谁能说,在那个时代,没有敢于为了历史真相而英勇牺牲的人?谁能说,过去的先辈们没有为让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得以流传而付出生命?大家走进影院,难道是为了演员🎭️和导演个人的名气而来?虽然也许一小部分人是为了明星️效应,但更多的人是冲着历史真相而来。
更何况,影片的情节并非完全是虚构的,而是有历史依据的。例如,年仅15岁的少年在帮助日军冲洗胶卷时,冒着极大危险保留下了部分照片,制作成相册,藏匿在土墙里。后来,这本相册被他的一位同学发现,最终成为了审判日军主犯的重要证据。许多人在观看过电影后,选择了解两位青年的接力故事,探寻历史的真相,这正是文艺作品的魅力所在——它们传递的不仅是情感,更是对历史真相的呼唤。
当然,也有评论指出,影片在情节和镜头方面存在瑕疵。例如为何通行证会在不同人之间流转,为什么安全区的人会突然被屠杀,甚至有人认为电影未能展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感,认为没有充分呈现血腥与苦难。然而正如电影《酱园弄》通过聚焦女主被家暴的镜头让观众感到生理上的不适,一些观众同样认为影片是在“消费苦难”。实际上,这部电影更多的是聚焦于展现日军的残忍暴行,以及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无私的牺牲精神,采用类似纪录片的手法讲述真实故事。
尽管确实存在一些真诚的差评,认为影片未必符合所有观众的口味,但与这次针对电影的大规模恶意差评本质上是不同的。面对这场铺天盖地的恶评,许多网友呼吁要对这些评论进行彻查,因为只要看过这部电影、且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被影片深深打动,哪怕因为情感上的压抑选择不给好评,但绝不会给出恶意的差评。
然而,这些恶意差评背后,很可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引导舆论,甚至采取网络暴力的手段。事实上,导演申奥也遭遇了恶意的网暴,包括P图黑白遗照、恶搞图片等。而日本的一些社交媒体也开始散布针对电影的负面报道。有些人以“研究历史”为名质疑这段历史的真相,甚至日本领事馆也对此发表了言论,称该影片导致中国人情绪高涨,提醒在华日本人注意。令人不解的是,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还没有完全传递给日本普通民众,为什么他们反倒开始制造对立?这一切不过是一些右翼分子对历史真相感到不安所做出的反应。
导演申奥曾表示,他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之一,就是想揭示当今舆论和文化战争的现象。在这个信息时代,历史真相依旧遭遇国际社会的忽视与混淆,甚至一些相关抗日作品遭到污蔑,这些都是敌对势力的阴谋。曾经提到,“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侵略者对此心知肚明”,而当年那些优秀的爱国作品,也常常遭遇恶评与批判。正如人们常说,“凡是敌人反对的,都要坚持”。正因为《南京照相馆》触及到了他们的痛点,这才引来了如此多的恶意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