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第三期的团队赛,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房主任的表现。她的状态真的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用徐指导的话来说,就是“诡异”。一方面,你会忍不住想同情她,另一方面,她那种充满攻击性的战斗状态,实在让人怀疑,她真的是那个被家庭暴力欺负、受尽折磨的农村妇女吗?尤其是她和马东对峙时的样子,究竟是谁需要被同情呢?
马东是第三期才加入的领笑员,庞博简单介绍了一下后,他就顺势用脱口秀的方式开场。他调侃屏幕里的王建国和阎鹤祥,笑称王建国把自己爸爸也带来了,还调侃刘旸,问他怎么也把妈妈带过来了。这个幽默的小插曲让现场气氛立刻活跃了不少,庞博也顺势回应:“这真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啊。”这个笑话也并不难理解,因为马东和现场的演员们,尤其是刘旸,非常熟悉,而马东在提到“妈妈”时,明显指的是和刘旸更为亲近的演员漆漆。
但这场轻松的玩笑,却在房主任心里留下了印象,甚至在节目结束后,马东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已经准备好开始反击了。她先从阎鹤祥开炮,理由是阎鹤祥在后台踩了她一脚,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重点是她对马东的怼,直接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她竟然说马东是个“老登”!
如果你是东北人,或者有东北的朋友,大概能理解这个词的负面含义。这可不是随便可以说的词,尤其是当你不够熟悉对方时,绝对是一个冒犯的用语。房主任和马东并不熟,尽管庞博通过幽默调动了气氛,但你从房主任的表现来看,根本看不出任何轻松的心态,反而更多的是一种得失心,仿佛在争一个谁先打破局面的较劲心态。
说得更直白点,房主任表现得像是在纠结“谁先吃亏”,那种心态让人感到既有些幼稚又有些过于较真。马东提到刘旸妈妈的段子时,根本并非指向房主任,但她却偏偏要对号✔️入座,还极力将话题扭转成马东在说她年纪大。其实马东并没有错,他说的“年龄梗”明显是指所有选手,而房主任却误解为自己被指年龄大,这种“偷换概念”的行为,实在让人无语。
在与房主任的这短短两分钟对话中,马东的录制体验可以说是糟糕至极。原本他只打算夸一下房主任的段子,结果却被房主任像“疯狗”一样追着咬,完全没有丝毫的缓解空间。房主任那种“得理不饶人”的态度,让整个场面充满了压迫感,而马东即使不断尬笑带过,也无法让她停止攻击。她甚至用手指着马东说,“你才是刘旸他爸”,不断强调马东年龄最大,以此来讽刺他。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人物,房主任显然没有受到过太多关于言辞和举止的礼仪教育。观众并没有要求她表现得有多么高深的学问和素质,但最起码的尊重他人,懂得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应该是最基本的常识。而在节目现场,房主任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指着人说话,这是连孩子都知道不该做的事,更何况是在一个严肃的舞台上。房主任却不以为意,依然不加节制地指指点点,这种行为无疑给节目带来不少尴尬。
自第一期起,房主任就时常使用这种“指点”动作,而这次面对马东时,她依然如此不拘一格。作为节目组请来的领笑员,马东不仅要在场上营造氛围,还需要承受来自各方的评论。可他并未因此与房主任发生激烈的冲突,而是努力保持冷静,避免让场面尴尬。马东显然具备相当高的修养,明明有能力反击,然而他并不想将局面弄得更加难堪,而房主任显然对此毫不领情。
更令马东尴尬的是,在节目最后的30秒,他本意是夸赞房主任的段子,其中提到“哥哥会塌房”和“我来打辅助”这两个点非常有趣。然而,当他提到“我们大约都有那个打破年龄壁的人”时,房主任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甚至不等他说完,就直言“你自己有,我没有”。这无疑让马东陷入了尴尬的沉默,他只能勉强地完成剩下的话语,然后匆匆坐下。
面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房主任竟然能毫不客气地反击并打断对方的夸奖,那要是对她熟悉的人,又会有多不堪呢?或许,房主任的确有着让人同情的一面,但既然已经投身脱口秀这一行业,是否应该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呢?最基本的尊重与礼貌,恐怕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顺便提一句,或许马东不应该去夸她,毕竟那些“哥哥塌房”,“我做辅助”的段子,估计都是王建国加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