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特稿(李小狼/文)
39岁的杨幂,正在攀登一条异常陡峭的转型之路。
从《宝贝儿》的失意,到《哈尔滨一九四四》的争议,她想成为“人民女演员🎭️”的愿望从未隐匿,却总是伴随着怀疑与放大镜般的审视。直到2024年,《酱园弄·悬念》《长安的荔枝》带来口碑逆转,《生万物》收视与热度双丰收,三连败之后的三连胜,让杨幂的职业生涯出现了一次微妙的转折。
01 《生万物》——关键的一步
《生万物》的播出,是杨幂转型最直观的考验。
上线仅四天,剧集市占率突破30%,热度飙升破万,收视率也超过2%,无疑是一次漂亮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作为领衔主演,杨幂稳住了前两部作品积累下的口碑。
这部剧的拍摄正值《哈尔滨一九四四》播出之际——那时,杨幂因表演用力过猛、习惯性小动作饱受批评。而在《生万物》中,她的表演明显更加克制,学会用眼神传递情绪,逐渐摆脱了偶像剧时代的惯性。
然而,杨幂都市、精英的气质,与农村妇女宁绣绣之间仍存在不小差距。与倪大红、秦海璐等实力派对戏时,差距也清晰可见。换句话说,她依旧处于“转型爬坡期”。
即便如此,《生万物》的市场表现仍然证明了她作为顶流的号召力,同时也标注出她必须继续精进的空间。这场胜利重要,却不是终点。
02 转型,从来是公开的
杨幂的名字,始终与“流量”“商业”紧密挂钩。
2011年,《宫锁心玉》爆火后,她主演的低成本恐怖片《孤岛惊魂》拿下近九千万票房,成为粉丝电影时代的开端;她也凭借出色的商业嗅觉,长期占据代言榜首,甚至广告词都能成为网络流行语。
站在聚光灯下习以为常的杨幂,就连转型也必须在聚光灯下完成。
2023年底,她高调发微博预告“2024作品相见”,随后《人物》杂志便推出了《杨幂 她的选择》,记录她为《哈尔滨一九四四》请表演老师、努力突破的过程。热搜无数,期待满满,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事实上,这并非第一次。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获成功后,她主动找到导演刘杰,希望出演文艺片《宝贝儿》。角色颠覆、妆容粗粝,她也为补拍付出额外努力,还在微博写下“想努力做一个人民女演员🎭️”。然而影片票房与口碑双失利,杨幂退回到熟悉的偶像剧领域,继续以话题女王的身份活跃。
很长一段时间里,观众更多看到的是她“幂姐”“精明老板”的一面,而不是“演员🎭️杨幂”。甚至连她的前夫刘恺威也曾表示,两人的发展方向不同,杨幂更具商业价值。面对这样的评价,她却坚定地说:“我不同意。”
03 决心与稳进
不同于2018年《宝贝儿》失利后的退守,2024年的杨幂选择迎难而上。
离开前司后,她明显降低了工作强度,拍摄频率减少,转而专注于大制作电影中的配角角色。通过“减产”与“以退为进”,她避免了承担票房或收视压力,把精力放在磨练角色与积累经验上。
从《长安的荔枝》到张艺谋新作《惊蛰无声》,杨幂展现出更谨慎、更务实的选择态度。
口碑逆转的几部作品,几乎都拍摄于她离开偶像剧氛围之后。可以看出,她正试图打碎过去程式化的表演,重建“演员🎭️”的身份。
面对外界“只能演配角”的质疑,她没有再用密集的热搜与公关去应对,也没有借综艺与话题保持曝光,而是罕见地选择沉默。这个曾经的舆论中心,如今在风浪里学会了安静。
2011年生日那天,她写下:“好的坏的,全部收下。只等东风再起。”
十余年后,39岁的杨幂,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