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的愤怒,远远超过了台上的平静。近日,赖声川带着话剧《宝岛一村》在北京举行了分享会,尽管他左右为难的旁边坐着几位身负争议的艺人,但大家依然保持表面上的和谐,气氛看似融洽。然而,事情在一位观众的犀利提问后骤然变了样。这位观众毫不留情地直言:“主演屈中恒曾因涉毒被捕,你是否故意装作不知,还是在挑战法律底线?”问题一出口,赖声川的脸色瞬间变得沉重,他的平静外表顷刻间崩塌。
屈中恒涉毒事件在当时引发了轰动,而作为话剧的导演,赖声川显然不可能对这一切一无所知。面对观众的直接提问,他只能面对两个选择:要么装作无知,闭口不谈,试图掩盖过去的丑闻;要么挑战公众的容忍度,正面与法律对抗。若是观众措辞稍显温和,赖声川或许还能以“艺术无贵贱”的老套话语搪塞过去。但如今问题已摆在眼前,显然难以回避。
面对这一局面,赖声川最终选择了最简单的回避。“我觉得这个问题没什么好说的。”一句轻描淡写的回应,像是想将这一切轻松带过。然而,他心里清楚,这样的回答恐怕并不能平息众怒。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迟早会再次回到公众面前,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舆论的压力也在日渐增大。
离开会场时,赖声川依旧愤怒地寻找那位提问的观众,甚至在临走时还多次用手指指向对方,语气中带着不小的威胁。他表面上的强硬态度,实则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和掩饰。他的傲慢后藏着明显的心虚,而这些微妙的细节不难看出他并不具备足够的底气回应观众的质疑。
在这场焦灼的舆论战中,文章积极扮演起“和事佬”的角色,急忙低下头,遮住自己的面庞,似乎生怕被卷入这场风暴。尽管问题与他无关,但他清楚一旦涉及到劣迹艺人,他同样也难逃被指责的命运。这种情形在如今的公众环境下并不罕见,观众的道德底线愈加鲜明,一旦触碰到社会敏感的神经,就必然会引发轩然大波。
屈中恒,这个名字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可能已不再熟悉,但对于90后来说,依然有一定的印象。曾因出演《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的孙悟空一角而获得金钟奖影帝的荣誉,他曾是台湾娱乐圈️的佼佼者。然而,2006年他因涉毒被捕,这一事件彻底断送了他的演艺生涯。屈中恒泪流满面地道歉,承诺反省,然而,才短短几年后,赖声川便重新找到了他,让他在《宝岛一村》中复出,且一演便是十多年。
尽管台湾的娱乐圈️对涉毒艺人的态度可能相对宽松,允许他们重新站上舞台,但在中国大陆,涉毒艺人的形象几乎等同于“社会性死亡”。比如宁财神、宋冬野等人,即使仍拥有大批粉丝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却再也无法复出。要问赖声川是否明知红线的存在,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他清楚这其中的风险与底线。
赖声川可以在台湾选择接纳屈中恒的复出,但他却大大咧咧地将其带到大陆,毫不遮掩地让其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样显然是一种挑衅,既无视社会对艺人的道德要求,又对整个舆论环境表示不屑。赖声川的做法给《宝岛一村》带来了瑕疵——本可以成为一部纯粹、深刻的作品,却因他的选择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些人可能认为,屈中恒已经悔过自新,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机会?但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简单。历史上,中国为打击毒品犯罪,付出了多少惨痛的代价?每年,为了缉毒,至少有数百名警察献出了生命。这不仅是他们的牺牲,也是无数家庭的痛苦。而那些曾经犯错的艺人,却能光鲜亮丽地站上舞台,这本身就是对所有为此付出生命的人最沉重的侮辱。
倘若允许涉毒艺人复出,并在公众视野中继续接受掌声与欢迎,那对所有为了打击毒品犯罪而牺牲的缉毒警来说,这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如果屈中恒等人可以重新获得大众认可,那社会上对毒品的零容忍态度将会遭遇重大挑战。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举动会让年轻人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犯错并不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而明星️的复出会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
因此,劣迹艺人的复出不仅是对道德的挑战,更是对法律与社会规范的嘲讽。让这些人站上舞台,无疑是社会的一大倒退,必将带来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赖声川若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恐怕最终只能面对日益滑坡的票房和不断升温的舆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