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这剧里,真没法说谁是绝对的好人,毕竟在宫里混,手上多少都有点故事。有的人是主动害人往上爬,有的人是被欺负急了才反击,想找个完全干净的人太难了。但有个角色特别扎眼 —— 她本不该跟宫里人有啥瓜葛,却心眼坏、度量小,还特爱记仇报复,这人就是甘露寺的姑子静白。
静白为啥一见到甄嬛就满眼敌意?看过剧的都清楚,甄嬛到甘露寺后就没安生过,全是拜她所赐。静白其实不是甘露寺的主持,可主持性格软,没她手腕硬,寺里大小事基本都归她管。就像原著里写的,静白见甄嬛长得那么水灵,心里早就醋坛子打翻了,本该慈悲为怀的出家人,愣是变着法给甄嬛使坏。
让甄嬛挑水、砍柴都算轻的,最缺德的是大冬天让刚生完孩子三天的甄嬛去河里洗衣服,那水里还漂着冰碴子!甄嬛这时候身体正虚,干这么重的活,明摆着是想让她活不成。后来甄嬛咳得厉害,静白又到处造谣说她得了肺痨,搞得全寺姑子都躲着她们。不过甄嬛那时候是心灰意冷才出宫的,这些苦对她来说倒不算啥大事。静白见这些招都没用,就开始冤枉甄嬛偷燕窝,想把她赶出甘露寺。要知道,那天气被赶到凌云峰,就算是壮汉也难活命,更别说还生着病的甄嬛了,静白这是摆明了要置她于死地。
静白这么做,一来是宫里有人不想让甄嬛活着,她收了好处就得办事;二来就是赤裸裸的嫉妒。看着曾经高高在上的娘娘,如今在自己手底下受气,这种掌控感让她飘得不行,好像自己成了人上人,虚荣心简直爆棚。不过她这些阴招没害死甄嬛,反倒成全了甄嬛和果郡王的缘分。静白把甄嬛赶到凌云峰后也没放弃加害,只是那时候甄嬛有果郡王暗中保护,温太医和宫里的姑姑明着照顾,她实在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后来皇帝来甘露寺看甄嬛,静白立马明白甄嬛要东山再起了。这时候她赶紧躲着甄嬛,想让甄嬛放自己一马。可甄嬛哪是那么好糊弄的?回宫前还是把静白收拾了一顿。不过也正因为没彻底解决掉她,才有了后来滴血验亲的风波。
静白这人心眼小,还没自知之明,一直记着甄嬛对她的教训,总想报复。所以滴血验亲时,她一开口就诬陷甄嬛和温太医有私情。她敢这么做,一是仗着自己出家人的身份,大家容易盲目信任,觉得出家人不打诳语,她的话半真半假反而更让人信服;二是这次就她一个人进宫作证,大家下意识会觉得这是甘露寺所有人的看法。皇帝最恨女人给自己戴绿帽子,静白觉得只要自己这么说,皇帝肯定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处置甄嬛。可她没想到皇帝这次没冲动,等甄嬛的后手玉娆和浣碧把莫言带来,静白才真的慌了神。
最后静白还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她拼了命陷害甄嬛,说到底就是因为嫉妒 —— 嫉妒甄嬛的美貌,嫉妒甄嬛的地位,更嫉妒甄嬛有人疼有人爱。这些都是静白这辈子渴望却从没得到过的东西。在寺庙里待了那么多年,她压根没摆脱世俗的欲望,虽然天天在佛前跪拜,心却从来没向着佛。其实寺庙本是修身养性的地方,可静白却把这儿当成了耍威风的小朝廷,拿着鸡毛当令箭,对落魄的甄嬛百般刁难,这种心态本身就已经偏离了出家人的本分。
都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心都在地狱里,最终的归宿自然也只能是地狱。静白就是典型的例子,她以为披着出家人的外衣,干坏事就没人追究,可天道好轮回,报应终究会来。
说到底,做人还是得向善,这样才能有好报。虽然咱们得有防人之心,但更重要的是不能有害人之心,不然早晚得自食恶果。静白披着出家人的外衣,干着最恶毒的勾当,最后落得那样的下场,一点🕐️都不冤。这也告诉我们,不管身处什么环境,身份如何,都得守住内心的善良,不然再华丽的外衣也掩盖不了内心的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