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抓住《造雨人》的精髓,得先弄明白USA电视网的套路。虽然这个基础有线台不像FX那样以锐意创新的内容著称,但它对类型剧的驾驭却无与伦比——从《金装律师》引发的文化现象,到那些把美丽脸庞与杀戮、背叛和野心的代价紧密联系的流水线作品,USA擅长的就是给老生常谈的故事加上一层闪亮的外衣。
这部根据约翰·格里沙姆同名小说改编的剧集,确实带有USA一贯的华丽外表(甚至是作者亲自监修的版本)。在选角上,导演显然把男演员🎭️的下颌线和女演员🎭️的演技看得同样重要——男女主角🎭️米洛·卡拉汉和麦迪森·伊斯曼的表演显得有些生硬,仿佛是一名实习生穿上了阿玛尼西装。尤其在剧情要求他们重现1997年科波拉电影中马特·达蒙和克莱尔·丹尼斯那种微妙的化学反应时,那些靠黑屏转场完成的吻戏,简直像是拼凑出来的“伪证”。
至于剧中的法律细节?编剧对程序正义的态度轻松得让人咋舌,比醉驾律师在法庭上抛出的辩词还要随意。只要见过几个法学生的观众都会忍不住笑出声——剧中的“速成法学院学生”桥段比《律政俏佳人》还要魔幻现实主义。然而,谁又真的会因为这些法条不严谨而不看USA的剧呢?我们来这里,岂不是为了那些身穿修身西装在法庭上大展拳脚的养眼场面?
不过,剧中的核心案件足够吸引人——一位深陷悲痛的母亲(由卡伦·布莱森深情演绎)坚信医院毒死了她的戒毒中的儿子,而刚被顶尖律所开除的菜鸟律师鲁迪(卡拉汉饰演)接下了这桩案件。巧的是,他的女友莎拉(伊斯曼饰演)依然在那家律所工作,而这家律所正代表医院应诉。两位职场新人之间的对立立场,简直是律政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虽然正邪阵营从一开始就分得清清楚楚,但编剧迈克尔·塞茨曼用老练的手法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法庭上的辩论火花❇️四溅、意外死亡的证人、满是暗示的镜头语言,再配上恰到好处的悬疑配乐,仿佛是用线操控木偶,拉动着观众的情绪。两位年轻主演虽然演技尚显青涩,但配角阵容豪华到不容小觑——拉娜·帕瑞拉扮演的“铁娘子”布鲁瑟·斯通,每次踩着高跟鞋👠出现,都像是在演一出律政版的《致命女人》;PJ·伯恩则完美复刻了电影版中丹尼·德维托的角色,那句带着鼻音的“傻小子”,甚至比《波士顿法律》里的幽默律师还要具备强烈的感染力。
此外,由约翰·斯拉特里饰演的律所合伙人,更是一个标准的“西装暴徒”——这位自视甚高的精英律师,把职场PUA玩得有模有样,既充满暧昧也带着幽默感,让这个反派角色不至于变得千篇一律。
而服装设计️更是层次丰富:帕瑞拉饰演的布鲁瑟总是穿着黑紫色的战袍,完美诠释了“致命女强人”的风范;莎拉的法拉头造型则让人不禁回忆起70年代的律政俏佳人。男士们的西装剪裁成了阶级身份的象征——从意大利高定到大众平价,每一条褶皱都在诉说着地位的差距。
总体来说,《造雨人》更像是美式司法剧的“快餐”:它足够刺激,却并不真正提供深度。剧中对阿片类药物危机的处理,比起凯西·贝茨在《律政巾帼》中的深刻探讨,显得过于浅尝辄止。没有对制药业的审视,也没有对医保体制的质疑,更别提后疫情时代的反思了。前五集围绕单一起医疗事故展开的剧情,似乎特意回避了任何涉及社会敏感话题的角落。
要求一部基于30年前的小说的剧集去回应当下的现实,似乎有些苛刻——但看看《永远》如何对殖民主义进行解构,再看看《鹦鹉螺号》如何在复古科幻中融入环保议题,就不难发现经典改编完全可以实现现代化。《造雨人》却自愿选择了远离政治议题的安全区,最终成就了一部精致却空洞的律政童话。当镜头掠过那洁净无瑕的法庭走廊时,我们看到的并非司法的真相,而是USA电视网一贯擅长的“镀金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