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猫眼专业版公布了16日各大院线电影的票房数据。首映的《捕风追影》仅获得6392.87万元票房,远不及已上映两周的《浪浪山小妖怪》,后者以9670.45万元的票房成绩领先,展现出强劲的市场表现。这一现象引发了疑问:一部新上映的电影,如何会在票房上落后于一部已上映十五天的影片?归根结底,原因在于《捕风追影》的故事设定显得脱离现实,与观众的生活缺乏联系,因而观众缺乏观影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捕风追影》首日排片占比高达22.1%,然而其票房占比仅为21.4%。这意味着,影院在该片上的排片投入更多,但票房回报并未成正比。相比之下,《浪浪山小妖怪》以19.8%的排片占比,取得了32.3%的票房份额,其上座率高达19.9%。而《捕风追影》的上座率则仅为14.3%,甚至不及已经上映30天的《罗小黑战记2》。显然,影院的排片决策直接影响票房表现,影院更倾向于为表现更好的电影提供更多放映场次。
8月17日,影院调整了排片策略,依据票房产出的高低进行调整。《浪浪山小妖怪》的排片占比上升至23.8%,而《捕风追影》的排片占比则下滑至19.3%。从当前票房走势来看,预计《捕风追影》的排片占比将在接下来的几天继续下降。
与此同时,《捕风追影》的猫眼专业版票房预测也出现了下调。在电影首日,猫眼曾预测该片最终票房将达到8.64亿元,但到第二日,预测值被下调至8.32亿元,显示出票房平台对该片的信心正在下降。这一变化反映出电影市场的冷静判断,影院和预测平台都在关注票房与排片的匹配情况。
豆瓣评分方面,《捕风追影》获得8.1分,这一成绩在今年的暑期档显得有些尴尬。相比之下,许多其他影片的豆瓣评分高于8.5分,如《罗小黑战记2》和《南京照相馆》均为8.7分,《浪浪山小妖怪》也达到了8.6分。而即便是外部动画片《玛丽和麦克斯》,其豆瓣评分高达9.0分。显然,在这些高评分影片的竞争下,《捕风追影》的8.1分显得相形见绌,无法成为观众的首选。
同类题材的对比也让《捕风追影》显得更为尴尬。与其同为动作题材的《F1:狂飙飞车》也获得了8.7分的高评分。这一对比使得《捕风追影》的8.1分更加逊色,进一步削弱了影迷前往影院观看的动力。
为什么《捕风追影》在票房上显得如此无力?归根结底,这部电影的问题在于故事的设定过于“悬浮”,远离了观众的现实生活,缺乏情感上的共鸣。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群“正派”角色费力追捕一个“反派”的故事,但剧情设定显得过于夸张,缺乏合理性和真实感,不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正因如此,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缺乏足够的观看动机。
豆瓣上的一则短评对于《捕风追影》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犀利的调侃:“一个老头子和四个长发男搞的惊天大劫案!一个老头子用一把折叠刀干掉20多个手拿钢管的黑帮暴徒,然后与年轻人单挑,互捅三四刀一起坠楼,又能从大爆炸中幸存,最后拖着伤病之躯把一车刑警干翻……!”这段评论揭示了电影的荒谬性,讽刺了影片的夸张剧情和缺乏逻辑的情节设计。
显然,这部影片的编剧和导演未能为电影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叙事逻辑,同时也没有呈现出足够吸引眼球的打戏。在众多更贴近观众生活、有情感共鸣的电影面前,《捕风追影》显然缺乏竞争力。《南京照相馆》能够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思考,《浪浪山小妖怪》则能够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富有共鸣的虚拟世界,而《捕风追影》则只能让人感受到一位“老同志”的单打独斗。
《捕风追影》次日排片下滑,票房预测被下调,豆瓣评分与同期影片差距明显,所有这些因素无不表明,今年的暑期档影迷对于电影的要求更为严格,简单的娱乐化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影片必须具备更强的情感价值和共鸣,才能真正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对于《捕风追影》这类“反派男主开挂”的影片来说,市场的冷淡反应无疑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一种警示,提醒着电影制作方要更注重影片的质量和情感深度,避免陷入悬浮的剧情和与观众生活脱节的困境。(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