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前,叶珂还在网络的嘲笑声中狼狈离场。9个月后的她,直播一开播就吸引了10万观众,三小时内带货金额突破500万。我专门花了两个晚上研究她的直播,并下单了一盒面膜,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秘诀。
第一课:认清优势,果断换赛道
叶珂最精明的地方,莫过于深刻理解自己真正的“杀手锏”,并依此重新选择赛道。复出后的她,仿佛换了一个人。过去那个奶香、贵妇感的形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真实、接地气的风格。她不再用瘦脸特效,也没有了高贵的贵妇气场,反而以一种幽默、真诚的态度出现,甚至显得有些憨。
这一转变的原因有三:首先,这是一个崇尚真实的时代,观众更喜欢的是“草根”形象,而非端着架子的贵妇形象。反消费、反完美的情绪正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叶珂精准抓住了这一点🕐️。其次,贵妇圈已经将她抛弃,过去的一些事件让她彻底无法融入那个圈子。既然没法回去,她选择了用新的身份讨好不同的群体。最后,面对医美市场高门槛的限制,她转而主打美妆领域,尤其是以自己与“大佬”相识的故事为卖点,让她的护肤品更加具备说服力:“你也能变白变美,就像我一样。”
所以她会在直播中直接说自己不喜欢和贵妇们交往,觉得她们“做作”。这种接地气的表达,不仅让她的粉丝更亲近,也让她摆脱了高高在上的贵妇形象。普通人做自媒体时,应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的目标受众是谁?我在这个赛道上是否有竞争力?如果原有的赛道走不通,及时调整方向,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胜算会更大。
第二课:每一句话都为变现铺路
叶珂最厉害的地方,是她从直播一开始就明确了流量的最终目的——变现。其他人做内容是为了吸粉,而她做内容的目标是转化成销量。每一场直播,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笑点,都在为卖货铺路。
直播间涌入了10万观众,她知道大家来是为了八卦,因此她偶尔也会提到自己与黄晓明的过往,吊足观众的胃口,吸引他们继续观看。她不再推广医美,而是说自己已经不做了,甚至劝大家不要做,这正是为了推广她的护肤产品;她不再穿奢侈品牌,反而宣称自己喜欢穿百来块的衣服,更加接地气——显然,她正在准备进入下沉市场。卖拖鞋时,她半开玩笑地说:“老公买了平底拖鞋,我买高跟鞋👠,吵架时更有气场。”虽然这个逻辑不一定严谨,但非常接地气,反而让她显得更真诚,赢得了观众的好感。
我亲眼看着她的面膜在直播中卖出了1万盒,因为她大胆承诺:用了之后,脸会白得像灯泡一样。普通人做自媒体时,要早早确定变现路径,是带货、做广告、开课程,还是知识付费?然后围绕这个目标设计内容,让每一句话都为成交做好准备。
第三课:主动自黑,化解危机
叶珂的黑料很多,但她似乎早就想通了,与其被别人揭老底,不如自己先开口。粉丝夸她温柔,她笑着说:“温柔是真的,做作也是真的。”有人提到她的自恋问题,她直接回应:“你看我,骂成这样我都没改掉。”她甚至自嘲自己脑袋里装的是水,外界的黑料她丝毫不避讳,反而用这些黑点迅速拉近与粉丝的距离。
最经典的是她把“蛋糕事件”包装成了一个温馨的小故事:“有一次我去买蛋糕,排在别人前面,别人问我是不是那个吃…蛋糕的人,我说是的。然后我们在门口碰面,我还送了她瓶酸奶。”她没有回避这些争议,反而巧妙地转化成亲民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好感。这样的自黑,恰恰让她看起来更真诚,也因此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对于普通人来说,勇于自黑是一种低成本的危机公关方式。只要敢于自嘲,就没有人能再利用黑料攻击你。
第四课:真实感胜过完美
叶珂如今的风格就是“不装”。她承认自己曾经虚荣,但现在推荐的是平价产品;她坦白自己整过容,但她并不鼓励别人过度;她承认自己做直播就是为了赚钱,且赚钱不应该感到羞耻。这种看似真实的表现,其实是一种“真实感”。她通过强调自己也是个有缺点、会犯错、与观众一样的普通人,让观众觉得她非常接地气,毫不做作。
她在直播中透露,曾有机构想签她,但她拒绝了:“我不想害你们,万一我又说了什么金句,你们是帮我保还是不保?”这种既彰显自己不省心,又带着“我替别人着想”的话语,让她的形象更加真诚。普通人做自媒体时,分享你的真实生活,比起完美无缺的形象更容易被观众记住。观众认同你的缺点和不完美时,会更倾向于支持你。
第五课:敢于从头再来
经历了全网群嘲、被甩掉,叶珂依然挺了过来。其他人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或许会崩溃,但她没有。即使男友因舆论压力与她分手,她依然没有怨恨,而是在直播中说:“他帮了我很多,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句话引发了观众的愧疚,也留给了他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这个时代,最怕的不是被骂,而是没人理会。只要你能够吸引到足够的注意力,就能迎来翻盘的机会。很多做自媒体的人,稍微被骂几句就内耗很久,这样的人很难走得远。记住,人类是崇拜强者的——那些你打不倒的人,最终会被尊重。像董洁、范冰冰、李小璐,他们也都走过这条路。只有具备从头再来的勇气,才能让你在失败中变得更强大。
这是我们普通人,从叶珂身上应该学到的重要教训。